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6-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国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其课程理念部分都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了明确要求,提出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性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如何利用它的很强的交互性达到依操作者意志,动作运行,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具体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在短时间内,扩大教学范围,增大信息量,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以实现用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是值得我们这些教师积极探究的。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增大教学容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刻画图形、反映函数图象的变化、加深数学概念等教学过程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它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整合使学生由“学数学”向“做数学”和“用数学”的方向转换。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用启发式教学原则,防止灌输式说教,通过问题引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各项能力。传统教学手段通过数学教师自己的语言和在黑板上作草图来描述一些简单的数学现象或者通过语言来描述复杂的实验现象和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使具体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得抽象和静止,语言成为数学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对于没有基础和经验的学生来说“如听天书”,造成“黑板上种庄稼”的结果。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教学难点,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我在数学教学中最典型的做法是,能用实物展示的就不用电子图片展示;能用实物演示的就不用电脑动态演示,不要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它真正发挥其特长而不是“走形式、摆样子”。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我把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运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1)提出问题环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对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此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环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究活动是探究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的知识是抽象的,所用的术语也很抽象,像数学中的“对称”,“异面”,“极限”,“轨迹”等概念、关系及动态过程是抽象难懂的。因此,我在此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速、更便捷、更高质量地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

  (3)复习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际上,很多复习课或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课堂容量都是相当大的。要想用一两堂课的时间来复习某一章和某一单元的内容是相当有难度的,主要难点在于时间的分配上,很有可能会走入满堂灌的误区。我在此环节中运用了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优势,通过演示每章节的知识点及相应例题的方法来大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通过对我所在高中数学组教师和新高一学生的了解和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如下问题和困难:

  (一)高中数学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年龄结构的特点和学习经历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技巧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从而直接导致了整合理念较差。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Word、Excel、Internet等,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掌握与数学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几何画板”或“Z+Z智能平台”等软件的教师屈指可数。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整合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仅要体现在操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思想上的“整合”。教师是“整合”能否顺利进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其中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基本保障。但是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了,而教学思想仍然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么,信息技术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物,不能很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只能将其作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教学专业知识,只有正确摆正数学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基本的数学教学原则和方法,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才能做到居高临下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真正成为具有非常创意的教学革新者。

  (二)高中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由于城乡差异等原因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特别是来自农村及信息设备差的地区的学生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其次,忽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

  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在开始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往往会比较困难。学生对“整合”课的兴趣虽然很高,但有的是对计算机本身感兴趣,有的是对“整合”课感兴趣。无论是哪种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强于对数学知识本身。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来学习数学往往变成了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学生的兴趣点更多的在信息技术操作本身。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通过学校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其次,对每一个教师所演示的多媒体课件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重心应当放在“点拨”学生方面大下工夫。学生能够理解的,要简单化,对于难点部分,也不能一下子就演示给学生看,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所需的课件我主张尽量做到朴素,主张一个结合点,注重课件的实效性,不主张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切忌华而不实。

  (三)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及对策

  首先,缺少相应的教学课件。以我们学校而言,我认为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最大的困难是,备课时间太长。事实上,我们学校很多数学教师找不到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的课件,如果多数的多媒体素材或课件都要我自己去开发,不但耗时而且耗费精力。

  其次,在目前,无论是现成的课件还是自己编制的课件,超量、超限、超时的现象普遍。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内化”等有效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的不足。

  最后,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由于资金等问题的限制我们学校还没有配备足够的硬件设施供我们教师和学生使用,而且已经配备的一些设备也已经面临淘汰或已经淘汰。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数学教师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制作出一系列符合我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课件,以供循环使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降低老师的劳动强度。其次,通过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备,提高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水平。

  总而言之,在整合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为数学教师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观念上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它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成为可能。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化、多媒化和网络化等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化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经过细致的分析和验证,得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在高中阶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只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整合理念,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体会    下一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思想及实践的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