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课改中不容忽视的基础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6-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我看到了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错字连篇,书写潦草,有时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那么困难。汉字在运用起来是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回顾学过的课文在他们的脑海中似乎没有印象。阅读题更是摸不着“头脑”词不达意,答非所问乱写一气。说实话那时候我真的很不理解也很疑惑,算算自己离开小学课堂已有十几年了,小学学过的好多课文我仍能背的朗朗上口。从低年级的字母拼音到每个字的书写更是不含糊。相比之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令人费解的是孩子们刚刚学过的几年知识怎么都扔的那么干净。我想即便是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在更新但是什么时候大好学业基础还是硬道理呀。学生如果都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掌握每一项新知识,我想人人都会永久地储存这些知识的财富。有人说儿时的记忆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对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时期。我常常想到自己在课堂读书的情景。那清晨久久回荡在校园的朗朗读书声,那一篇篇让自己读得动情而忍不住落泪的文章。那么多的记忆似乎还离我那么近。

  虽然我没有系统的教过低年级,但是看到中高级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在此结合我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说说自己浅薄的看法。

  1、夯实语文基础让所学知识根深蒂固的得以储存

  虽说如今喊着的仍是素质教育,但是衡量学生和老师的唯一尺度还是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不论到什么时候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掌握。所用之处还是让自己终身受益的。看看语文试卷道道考题都来自我们的积累,只有我们真正掌握她了才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书写,交流等等。然后中的阅读和作文分数还是占大部分比例。仔细分析而来,这里面涉及的内容还是多离不了基础,所有内容可以说都是基础堆积起来的。现在的语文教材倾向于对素质教育的追求,却忽略了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比如区分同音字,近义词,练习用词语造句,仿写句子等等。所以当学生面对最简单的同音不同字的选择题时常会犹豫不决,甚至是难以定夺。试想一个字的意思都不理解,又怎么上升到一个词的理解呢。难怪学生“别字”连篇了,语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的积累都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字词的积累如同筑起高楼大厦的基石。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常常使用混淆的两个“在”“再”字,(再见的再,在家的在)再见的再学生好像不会用,他们似乎就不懂这个字的意思,只要用到“在”几乎就会用一个。就算是你在中高级变着法的告诉他们字的区分及怎么用,可还是有一部分记不牢。为什么呢,想想基础性的东西丢失的过多,这样的问题在日积月累后再一股脑的抛给他是自然消化不了。所以我想在每学一个字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字教实,教透,教会。不仅让学生知其音,知其形,还要知其义和会使用它。记得自己小时候积累字词的印象还蛮深,老师不过是让我们多组了些词而已,多说了几句话而已,也多写了几个句子而已。其实在这样简单的教学环节中牢牢的掌握了。

  其次要让学生勤动笔加强字词的积累。学生通过书写才能加深记忆,汉字不管学了多少都会应用自如。

  2、让学生勤于动嘴多给学生读书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首先课内阅读教学力求抓重点精讲,让学生多读,讲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讲的非常好,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的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一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不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又顾此失彼,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影响。如教学《鸟的天堂》虽然课文篇幅不是很长,但重点很明确两次去鸟的天堂看的景象不同,第一次感受静态中的大榕树的大,绿。第二次感受动态中鸟的多,生活的快活。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段品读感悟。在各种形式下地朗读中感受大榕树的生机勃勃和鸟儿栖息的和谐画面。再如教学《丰碑》一课时,虽然文中军需处长为了给战士们发棉衣而被冻死在长征路上的事迹打动人心,但是那个时代毕竟离现在久远,真正让这种感动融入到孩子的情感中也并非容易,因此我通过引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就是这一段话地朗读让很多学生眼含泪花,语调也变得愈发低沉。可见通过朗读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进而感动学生,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才能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3、阅读课外阅读“授人以渔”贵在方法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交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更为重要。一片阅读在老师引领下弄会了,那么换一篇呢,或许又不会了,要怎么答呢,由最开始的给他们拐棍到后来的扔掉。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我在指导学生做阅读题时,要求至少要读三遍。平时则读五遍:一读初步感知内容,二读问题搜索,三读问题定位,四读品析感悟,五读积累运用。我把这个过程命名为“跟我来阅读”。尤其是做练习册的阅读题时,要求学生按照这五步去做,实际上就是多读。你要告诉学生其实呀,只要阅读多读多看你会发现答案都在字里行间,他就像和我们藏猫猫一样。有的答案会原封不动的在段落里,有的尽管不是显而易见的句子,但有相关的语句只要我们稍作整理,哎,不难发现标准的答案就出来了,看似很难的阅读题就这样攻破了。同学们找到窍门之后也会乐得其所,改变了以往的惧怕阅读的心理也愿意尝试了,久而久之方法掌握,答题技巧也具备了,阅读能力也在悄然提高。如考试经常会考到某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我就给学生总结出:开头段作用就是:引起下文、为下文某个内容作铺垫、设置悬念、开篇点题;中间段就是过渡即承上启下;结尾段就是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或者照应开头,首尾呼应。这样学生面对一些同类题型时就不会茫然失措。

  培养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如首先在文中找到带有这个词的句子,再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词义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解词的能力,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两,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几增长了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2、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字的形成意思和词汇的构成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我每篇课文都花时间让学生理解和积累词语,让学生课前查字典,了解其意思并将重点词进行造句,特别是让学生比较谁说的句子更上层次。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计划要想全面,做到有针对性,落实要扎实到位,检查工作要及时。较快的适应教材以及学生的变化,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