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6-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重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获得知识并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一连串能真正激起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情境。而提问往往是问题情境呈现的有效策略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课堂提问就是向学生实施较之一般教学内容更新、更起作用的刺激,它对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力。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很重视提问,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说:“大疑则大进。”提出疑问是探究真理的起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设疑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能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导学生经历思维过程。

  所谓经历思维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也就是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讲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老师可以先提出如下一组问题:(1)、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2)、怎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求它们的面积时,需要把它们转化成什么图形?(3)、求三角形、梯形面积时,需要把它们转化成什么图形?老师出示圆的教具继续提问,(4)、怎样求圆的面积呢?(5)、能不能也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呢?怎样转化?让学生拿出圆的学具,自己动手操作以后再提问:(6)、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一系列的设疑,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利用图形转化,推导平面图形面积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提问能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教师要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就必须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根据反馈原理,学习可以定义为:“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称为学习。”这个定义表明,只有吸收信息、输出信息,没有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并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四者缺一不可。因此,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反馈原理,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时,要注意倾听,不要从中干扰,不要时,可提一些辅助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地给予判断正误,准确的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可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理解,会不会运用。设计的问题质量如何,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反馈信息。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如果问:“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获取的信息只能是学生能否在书上找到公式或者是否记住公式。如果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为什么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里乘以2,而正方形周长的公式里却是乘以4呢?”这样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比较准确地获得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否真正理解的信息。当教师获取学生对知识不理解或产生错误以后,可以通过提问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强化对正确知识的理解,排除错误的认识及产生错误认识的潜在因素,化错误为利,找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例题:“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之后,学生由于受例题思维定势的干扰,因而,在做练习题“一种毛衣原来的单价是72元,现在的单价比原来降低了1/8,降低了多少元?”时,产生错误,有的同学列式为72×(1-1/8)。教师在启发学生反思,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自行订正之后,立即反问学生:“如果按照72×(1-1/8)的列式,问题应怎么改呢?”由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数量关系有了更清晰地理解,提高了辨别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有学习的热情,也才会积极进行思考。有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特征”时,一开始,教师就说:“同学们,只要你们任意报一个数,我就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同学们都不相信,因此,都争先恐后地报出一个数想难倒老师,结果都及时作出判断,经验证,教师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同学们都很惊奇,非 常佩服 老师。这 时 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能及时准确地判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紧接着揭示课题。由于教师巧妙的设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生从无意注意很快转向有意注意,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课堂提问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得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

  如果课堂提问运用的不得法,缺乏科学性,没有程序性,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先出示“小明到商店买4副乒乓球拍,每幅7元,付出30元,找回2元”后提问:“这是不是应用题?讨论一下。”40秒钟后,老师要求学生回答,一学生马上回答:“不是。”“因为它没有未知数。”老师接过学生的话头:“谁能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等式?”5秒钟后,学生回答。这时,老师将最初出示题中的“每幅7元”的“7”改为“几”,构成例1:“小明到商店买4副乒乓球拍,付出30元,找回2元,每幅几元?”问道:“这是不是应用题?”学生齐声答道:“是!”教师紧接着问:“其中什么量是未知数?”“每幅的钱数。”学生马上答道。未等学生落座,教师继续问:“可用什么数表示?”“x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已经学过怎样写设问句,对不对呀?”……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可见,这样的提问怎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与认知水平将直接关系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一般地,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将会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在课堂提问中,应注重所提问题的思考性和启发性,保证高知识水平问题的适当比例,但就以上教师片段看来,事实并不如人意。

  简析以上简析片段,可得如下两点:一是简单的直接判断性的问题比例过大,由于此类问题的难度和认知水平较低,再加上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学生在作答时,只作“对”或“错”“是”或“否”的简单判断,无须说明任何理由,导致教师无法获知学生心理活动的真实面貌。所以此类问题占量过大,显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需作原因探究的评价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一般地,此类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又能在学生感到疑惑处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教学环节顺畅地进行。而在前面的教学片段里所提出的问题中竟然没有一个涉及到追究“为什么”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当然,课堂提问也并不是说思考性越大或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越多越好,但是,如果课堂上探究性、创造性的问题都不曾或很少出现的话,那么,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又将从何谈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    下一篇: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