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将科普知识渗透于小学英语课堂的几点尝试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5-07-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英语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科普教学,是摆在我们这些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科普教育中融入英语教学之中,以英语教学为载体,关注英语中和科学知识相关内容的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英语的兴趣,拓展青少年科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鼓励他们涉猎广泛的科学领域,从而实现既活用了英语也学到了科普知识的目的。

  一、   培养科学情感,激发科学兴趣

  浓厚的科学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克服困难,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当前的英语教材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如:在小学英语PEP第五册My favourite season(我最喜爱的季节)这个单元中,我从season(季节)这个词去引导学生说说,“What is season ?”(如何理解季节)让学生把他对season的理解表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season这一自然现象的初步认识过程,配上图片的欣赏,使学生理解季节的轮换这种自然现象,掌握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在第六册中的the Story of Rain 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vapour(蒸汽)这个词,我让学生观察杯子里的热水冒出来的蒸汽,又让学生在玻璃上哈气,告诉他们这就是vapour,那么vapour是怎么产生的呢?对这个词的理解,使学生捕捉到语言背后蕴含的奥秘,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   拓展教学资源,传授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人们提高认识水平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这是一句在说英语的国家几乎人人皆知的句子。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如果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多数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就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当你被人击倒了,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但对我们的学生,甚至是教师来说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产生的文化背景。由此可见,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学习外语的一大障碍就是难以把该语言与其背景结合起来。所以,科普英语教学中越发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学好英语,必须将英语学习、科学知识、趣味实践与跨文化意识融为一体。

  英语文化传统在英语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觑。当我在教授“星期”时,首先将文中出现率非常高的月份让学生达到认知水平,当我有意识地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哪天?最后一天又是哪天?”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是Monday和Sunday时,我告诉他们:英国人传统上都会在Sunday这天去教堂祷告祈求一星期的好运,就像我们在“元旦”和“春节”都会祝愿人们新年行好运一样。经过这样的解释,学生们很容易就明白了Sunday才是星期的第一天,避免了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混淆和误用。

  学生们在记忆这7个“星期”单词时出现一定难度。这时我给他们讲了个小故事:“星期”源于古巴比伦,后来传到了古罗马,古罗马人就用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再后来又传到了英国。当地人又用他们自己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的四个名称,由此形成了今天英语“星期”各天的写法。例如刚才提到的Sunday就是“太阳神之日”,Monday就是“月神之日”。通过引入适当的英语文化传统,不仅激活了教材,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将英语学习、科学知识、趣味实践与文化意识融为一体。

  三、   结合科学探究,引导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即在课堂教学学习中,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倡导科学探究。众所周知,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大量存在。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涉及到blue,red,black等的颜色单词,我注重讲解了中英方文化对“颜色”的不同运用。如black与中文里的“黑”虽然意思相同,但有时在用法上却大相径庭。例如:You have got a black eye.意思是“鼻青脸肿”;“红茶”我们说black tea而非red tea;blue在You are blue.中则表示“伤心、难过”的意思。学生们在学习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同时也有些不解。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慢慢减少受中文母语的影响,逐渐使用英语思维来理解阅读文章。学生们不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慢慢地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   实施熏陶教育,倡导科学精神

  英语背景知识,对提高交际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及思维习惯,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例如,在教授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时,我渗透了中国及英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注重饮食,饮食功能丰富多样;但在英美国家,人们则更重视时间,视时间为金钱,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对饮食并不怎么看重,常以hamburger, sandwich, chips, hot dog, soft drinks等快餐作为午餐。这样,我在上这一课时及时且恰当地把中英文化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告诉学生。学生也可学以致用并在去年西餐厅学生亲眼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同时也掌握了课文内容。增强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   运用多种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使学生突破思维惯性,改变思维方式,锻炼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想象力。可以说,想象和创新是科学素质的要素之一,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 A Busy Family时,陶瑜蕾老师就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再构”的神奇力量,她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A Busy Family》的基础上,再构了A big family、 A small family、A sports family等的不同特点的家庭,学生在不同的family中交流、学习,话题的角度增加了,语言的量也明显的增加了,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一个个创新的想法被激活了。整节课由于有了再构的理念,不仅学生学得很多、说得很多、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教师应注重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方式的多样性,积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科普教育究竟是一种“走过场”、“作秀”,还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突破的努力和尝试?是一根鸡肋还是一种机遇?这主要取决于在科普教育中的教师定位。我们认为,在将科普教育渗透于英语课堂的整个体系中,教师既是指导者,更应该是学习者、研究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构建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尝试    下一篇:促进英语课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城乡一体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