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学习规律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成果简介】

  课题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探索实施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发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适合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推广。它将直观的操作编进学案,学生易学,避免教师演示时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也给好学生留有更多的探究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案导疑、学生质疑、相互释疑,使课堂“和谐”,“学案导学”给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独立的思考空间,个性的展示机会,使课堂达到了“高效”。

  课题组在研究中不断实践反思,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创建了学科网站,形成了导学案集、主题单元教学资源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 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学习规律》课题是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研究》信息技术课题组的子课题。从课题确定起,课题组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发展,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认真研究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学习规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推进实施“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市、区领导的指导下,在校领导的帮助下,以及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顺利开展,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背景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正处于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诚如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 任祝智庭 教授指出的:“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只能边摸索边总结”。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却鲜有人问津,于是我们走进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时,就常会发现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正确分析与认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对于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生成长的需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看它能否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搭建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学习规律的研究学习,建立符合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及支架式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构建主义者根据自己对学习的基本理解,针对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了许多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主张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模式之一。

  “支架式”教学主张,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量、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支持(如示范、提示、反馈、指导等),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增长,教师逐渐减少支持,直到学生完全独立而全部撤除支持,让学生承担学习的责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理论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理的基础上,主要依靠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活动,来实现教学和谐、结果高效的目的。提出“五还”“两提高”的教学策略。“五还”:一是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二是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变动方向和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身体行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五是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两提高”: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在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探索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着力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更好地学习教育理论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探究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致力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2.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

  促进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设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创建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

  四、成果内容及解决的实际问题

  1.“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所谓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通过“学案”驱动学生,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示范讲解,或让有能力的学生来做。

  “学案导学”中离不开“小组合作”。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同时,操作熟练的又可以当一个“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既缩小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开展情况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达成有了一定的难度。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学期15~17课时,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标实现捉襟见肘。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综合性、发展性、工具性、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思想活跃、喜欢独立、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喜欢教师去唠叨,更喜欢自己去学习、探索。“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主动探索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信息技术来说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为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案导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将直观的操作编进学案,学生易学,避免教师演示时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也给好学生留有更多的探究时间。学案导疑、学生质疑、相互释疑,使课堂“和谐”,“学案导学”给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独立的思考空间,个性的展示机会,使课堂达到了“高效”。

  要改变传统的“要我完成学习任务”为“我要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应该提倡应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2.“主题单元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主题单元活动,是在某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围绕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一个主题,以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主要目标,并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载体和研究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的一系列自主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种比较适于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从教材分析、主题设计、目标分析、设计活动情境、配备学习资源、评价方法、实施计划等几个方面入手,完成教学安排,突破了时间与空时的限制,使信息技术教学呈多元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性、综合性、应用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自身学习特点,课题组制定了“主题单元教学”活动计划,对于初二的PowerPoint模块,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这部分知识易学,适合完成项目学习,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活动非常有效。为此完成了“我来做主编”的主题单元实践方案以及资源配备,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该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首先进入一个大的问题情境,遇到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资源网站及其他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并把它们作为工具,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最终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明显提高,电子作品异彩风纷呈。

  应该说“主题单元教学”可以很大的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适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探究精神,发挥同学间的协作意识,以及独特的创造性。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可把我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了出来,这种模式既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知识性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发展动向的一种全新模式,使信息技术教学在有限的课时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学习网站

  网络学习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最大优势,把各学习模块的知识点汇集到学习网站中,为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提供了平台,方便学生查阅与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资源网站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也可以了解科技的发展动态,增长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初三的会考复习中,因为很多学生的教材找不到了,而且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乱,也不便于复习,“学习网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复习中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根据操作指导,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样老师就可以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而有时间去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高效”的课堂。使得我校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会考中成绩位于全区前列。

  五、取得的实际效果

  1.有效的促进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导学案、学件、学习网站自主、合作学习,凸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抓住了学生独立、好胜的表现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了“五还”“两提高”教学策略,构建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纯粹的受教育者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中,转变到乐于想象,敢于批判,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张扬个性。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转变为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真正实现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2.拓展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不断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编写导学案、学件,创建学科网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2009年4月芝罘区“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由课题组王静老师执教了信息技术示范课,展示了我们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初中生思想活跃,喜欢独立,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有个性,爱张扬,敢于标新立异,信息技术可以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验成功到成功的乐趣。

  研究中我们发现,主题单元教学《我来做主编》,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优势,让学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了,在学习中,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问题解决、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等,实现了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 学生电子作品的创作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单元教学”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把最大的时间限度交给学生去创作,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完成作品,学生主动进行查漏补缺或拓展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深入学习,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其中于子宏和刘才毓两个学生的作品脱颖而出,并参加了烟台市刚刚结束“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比赛。

  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1人次获国家级奖,2人次获省级奖,2人次获市级奖,5人次获区级奖

  5. 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及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课题的研究,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能力,所撰写的论文先后在省、市、区级获奖,并在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优质课中获奖,在区里执教示范课,使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得到推广。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在信息技术会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均位居全区前列,这是与这两年的课题研究分不开的。

  六、研究结论

  我们充分研究了信息技术学科综合性、发展性、工具性、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思想活跃、喜欢独立、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实践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反思、总结。我们实施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特色,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进行了“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发现“主题单元教学”可以很大的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适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探究精神,发挥同学间的协作意识,以及独特的创造性。应该说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可把我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了出来,这种模式既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知识性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发展动向的一种全新模式。

  七、思考与展望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和主题单元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利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其它学科的知识。在研究中我们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我们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更宽范的教育视角,广博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案导学”是实行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这一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最大优势。

  八、参考文献

  专著:[1]樊志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63页

  专著:[2]管锡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16-167页

  专著:[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50-79页

  电子文献:[1] 姚爱姬《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及策略    下一篇:多媒体与教学整合实践与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