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艺术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

  &nb

  sp;   近年来,随着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被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由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委牵头,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教育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的在校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蓬勃展开,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司法行政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到校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已经形成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

  通过政法干警,运用报告形式向学生宣讲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比较受中小学生欢迎的活动方式之一。好的法制报告,不但能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且还能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产生持久的教育效果。但我们注意到,现在有些担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同志,由于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掌握得不够,报告的艺术性欠缺,学生很难入耳入心,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深入研究、探讨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特点,学会驾驭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艺术,对有志于当好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同志,对广大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对推动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也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的写作

  青少年法制教育成功与否,报告材料的准备发挥着关键作用。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既区别于一般的教师授课,又不同于领导干部开会作报告,因此能否紧紧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特点,精心设计好教案,显得尤为重要。这里试就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的写作谈一点个人体会。

  1、前期准备。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少数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同志平时因忙于本职工作,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必要的准备,一到学校邀请便匆匆走上讲台,有的仅凭老经验,海阔天空,不知所云;有的拿着讲稿照本宣科,味同嚼蜡;也有的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毫无章法。其实,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不是专职教师,对教育教学并不在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应精心作好课前准备。

  ①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青少年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所思所求,是法制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为此,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应在课前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首先,深入学校,通过与学校领导的沟通交流,弄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学校的要求;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其次,深入社区、家庭,通过与村、居干部和学生家长的广泛接触,掌握青少年学生在校外和家庭表现以及他们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再次,深入办案单位,通过听取办案人员情况介绍,查看有关卷宗,重点解剖几个反面典型。通过系列调研,努力掌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第一手资料。

  ②精心选题。所谓选题,就法制教育报告讲什么,这一点也很关键,选题得当,就能切中肯綮,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选题失当,学生想听的你不讲,你讲的学生不感兴趣,法制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选题的原则有三:一是针对性。就是紧扣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紧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际选题。比如,2005年6月初,江苏省海门市某职业中学的多名学生对小同学实施团伙抢劫犯罪,虽然抢劫的钱款只有区区几十元,但案件的性质十分严重,影响也比较恶劣,联想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侵财型犯罪较为普遍,于是我们就以此为话题深入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反响强烈,效果十分显著。二是时代性。就是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讲学生感兴趣,对学生启发教育大的话题。2004 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关注,马加爵杀人原因比较复杂,心理扭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心理问题而引发违法犯罪,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屡见不鲜。我们及时抓住这一典型案例向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由于时代性突出,法制教育报告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三是单一性。就是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每一次法制教育报告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这样选题集中、单一,学生易于消化吸收。

  ③梳理材料。报告的选题一经确定,报告人就应对调查研究得来的素材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素材的梳理要体现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原则。作为报告人,缺少生动、鲜活的素材肯定不行,因为纯粹的法律法规知识讲解,那是大学法律专业的事,对中小学生而言不仅不适合没必要,实际也做不到;面向中小学生的法制报告,必须以简单的法律知识为主线,通过生动、鲜活的法制故事,来教育人、启发人、感染人。这样,素材的梳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素材的梳理包括对在手素材的取舍和对报告必需的相关知识、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在手素材的取舍要防止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只取不舍,把调研得来的素材一古脑儿往报告里搬,其结果必然是观点被材料所湮没,学生在听了一大堆故事之后,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甚了了,稀里糊涂,这样的报告难免会背离法制教育的初衷。另一种是取舍不当,材料与观点缺乏内在联系,这样也会影响报告的效果。对相关知识、相关资料的收集要注意三点:一是知识要符合严密的科学性,以体现法制报告的权威性;二是数据要准确无误,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数据一概不能用;三是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案例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比如不应公开未成年罪犯的个人隐私及犯罪细节等,以防止对青少年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写作要领。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字材料的写作,材料写得好,报告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材料粗制滥造,再高明的人也无能为力把报告作得多精彩。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的写作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①案例选择要典型。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案例的讲解最重要,因为典型生动的案例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不仅能具体形象地传播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还能给青少年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震撼心灵,启迪人生,从而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教育效果。如何选择典型案例?首先,报告中的案例应当具有代表性。我曾经给一所学校作过一场关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法制报告,为了说明父母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极度伤害,我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但这些资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搬进报告,经过认真筛选,最后我只在报告中选用了4 个,一个是初三尖子生小伟因父母之间愈演愈烈的离婚大战而痛苦不堪,以致刀砍父亲的案例,一个是原本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小莉因父母离异难以承受心理重压,在歌舞厅被女流氓洗劫的案例,一个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片茫然的小欣5年饱受父母离异之苦,成为无家可归孤儿的案例,一个是年仅14岁的六年级小女孩小芳因父母离异无人监护,惨遭老色狼强暴的案例,4 个案例分别从4 个不同角度揭示了未成年人所遭受的父母离异之痛,这些案例都发生在学生中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报告中的案例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近发生的带普遍性的案件,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新鲜感比较强,易于消化吸收。比如最近三年,我负责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在主题的确定、材料的起草、案例的选择等方面,我都把眼光盯在青少年学生中新近发生的案件上,2003年,我以两起校园伤害案为例,策划了《校园伤害案频发的思考》法制专题报告,2004年,我以几起因未成年人不懂法而误入歧途的案例,策划了《未成年人与法》法制专题报告,2005年,我以6月10日发生在本市的一起未成年人团伙抢劫案为例,策划了《从一起未成年人团伙抢劫案说起》法制专题报告,这几场法制教育报告因案例选择十分典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因而都收到了很好教育效果。

  ②法律知识要精当。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法律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多讲,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很值得探讨和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法律知识务必要精当,这是一条总的原则。具体来说应做到:a 既要顾及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解。比如讲《未成年人与法》,我们需考虑1-18岁各个年龄段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但同时又需把未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三个年龄段作为法律知识讲解的重点,这样的法制报告,学生对未成年人与法既有一个全面认识,同时对几个特殊年龄段涉及的法律知识又有一个重点认识,可谓效果非常实在。b 即使是重点知识的讲解也只能“画龙点睛”。还是以上面提到的《未成年人与法》为例,作为重点讲解的“未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三个特殊年龄段,具体报告时也不能把涉及的法律知识统统搬出来,那样讲不仅时间不允许,学生也根本接受不了。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分析,从中引出相关的法律知识,点到为止,不作深入展开。我在报告材料的起草时注意到了这一点,首先列举一个典型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甲于1987年12月17日出生,至2001年12月18日为已满14周岁,至2003年12月18日为已满16周岁,至2005年12月18日为已满18周岁,那么对甲14周岁生日当天、16周岁生日当天、18周岁生日当天实施的危害行为,法律上该如何处理?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水到渠成地点出年龄与法律责任的关系。这样的材料在后来的法制报告实践中被证实是非常可行的。

  ③文字表达要生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不同于法制讲座,不能也不应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面向的是广大中小学生,所以报告材料的写作也一定要适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文字表达的生动性上下功夫。现在有些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起草法制教育报告材料,往往沿袭会议报告的形式,要么就是一、二、三、四的案例推砌,要么就是甲、乙、丙、丁的条文说明,文字干瘪,面目可憎,用这样的材料去作报告,学生当然不大爱听。如何避免材料的平铺直叙?首先设计要精心。什么时候叙述案例,什么时候分析点评,叙述案例是顺叙还是倒叙,分析点评是夹叙夹议还是先叙后议或是先议后叙,这些都需要周密安排。其次语言要形象、鲜活。除了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术语外,语言的过度成人化也是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的大忌。要努力研究少年儿童的语言特点,站在少年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严肃的法律问题,去诠释深奥的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的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要善于收集并创造性地运用群众语言,包括司法人员的语言、案件当事人的语言,学会用富有活力、富有磁性的群众语言来适当点缀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不断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的语言魅力。

  3、修改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是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所以我们更应以对青少年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报告材料完成之后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使报告材料精益求精。材料的修改完善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①内容的修改完善。包括案例的选择是否典型,代表性不强、说服力不强的,就要及时作出调整;分析点评是否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不痛不痒的,要一针见血,冗长累赘的,要删繁就简。②形式的修改完善。包括结构层次安排是否合理,结构层次紊乱的,要认真梳理;语言表达是否得体,语言有毛病的,要下决心加以纠正。材料的修改完善应以执笔者为主,但同时也要广泛征求学校老师、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及政法系统专业人士的意见,有的还可以通过试讲的办法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认真加以修正。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的材料,才经得起法制教育报告的实践检验。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报告艺术

  一份好的报告材料,仅仅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一场真正成功的报告,还需报告艺术的支撑。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声情并茂。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演讲,演讲需用激情,这样才能感染听众,引起强烈的艺术共鸣。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也是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研究报告内容,熟悉文字材料,尤其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案例、主要观点更应烂熟于胸,这样在现场报告时就会思如泉涌、滔滔不绝,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报告便可得以有效避免。其次,熟练使用普通话。这是因为中小学普通话普及率高,用普通话作报告与校园内的语言环境比较吻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普通话悦耳动听,报告更容易出彩。再次,要学会感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报告要能感动听众,演讲者必须自己先感动;如果演讲者无动于衷,只是以一个正襟危坐的教育者的姿态出现,那肯定无法打动听众。记得2004年秋,我在给一所中学作法制教育报告,讲到青少年学生要正确对待逆境时,我含着眼泪述了自己少年时代在饥寒交迫中刻苦求学的故事,我的真情打动所有在场学生。第四,要把握好报告的节奏。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整场报告只用一个语调,要么高亢激越,要么抑郁深沉,这样的报告,演讲者吃力,听讲者乏味;另一种是语调过于跳跃,忽高忽低,忽紧忽慢,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之感,不亲切、不自然。好的法制教育报告,应当做到疾缓有致,张弛有度,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如行云流水。当然,这需要演讲者用心去揣摩,在实践中锤炼、总结、修正、提高。第五,为了增强演讲效果,演讲者不妨尝试改变会议报告的固有形式,变坐着讲为站着讲,变一说到底为助以适当的姿势。

  2、循循善诱。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最忌空发议论、空洞说教。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应当追求在“润物细无声”的讲解中,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所领悟、法律意识有所增强这样一种艺术境界。这就需要演讲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诱导和启发。常用的诱导和启发方法有:①设疑法。就是提出疑问,引起思考。比如我在讲《从一起未成年人团伙抢劫案说起》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设疑法:先扼要叙述案情,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发问,有同学说,那几个人才抢了30多元钱,哪叫什么犯罪呀?抢30多元钱是不是犯罪?法律上又是怎么规定的呢?由于提问紧抓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报告的主题,分析诱导又丝丝入扣,因此这场法制报告对学生的启发很大、教育很深。②朗读法。就是通过朗诵案件当事人或家长的认识材料,再现案件当事人或家长的悔悟心情,以此来强化教育效果。我在讲《从一起未成年人团伙抢劫案说起》时,有意识地引用了几封案件当事人及

  其家长写给有关方面的信,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打动了全体学生的心。③电教法。就是引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直观性。比如在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时,我把近三年全国和本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数据制作成图表,通过多媒体加以演示,使听报告的学生加深了印象。当然诱导和启发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加以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注意互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与开会作报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不能搞“一言堂”,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演讲者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说,就是一要加强课内互动。常用的方法有:①模拟法,就是围绕某一典型案例,请学生以法官身份进行审议,作出判决,演讲者视情况进行点拨。②举证法,就是摆出某种违法犯罪现象,然后请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典型案例或事件进行说明。③调查法,就是就演讲中涉及的某一问题进行现场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比如,2005年寒假前我应邀到一所学校作法制报告,讲到压岁钱这个问题时,我即向学生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春节时都能从长辈亲友处拿到压岁钱,但学生获得压岁钱的数额差距较大,同时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很多误区,我因势利导,晓以利害,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事后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普遍感到这场法制教育报告比较入心。二要注意课外互动。所谓课外互动,就是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把法制报告的触角向课外延伸,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课外互动方法有书面互动和实践互动两种,书面互动主要是通过课外测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法制教育报告的内容;实践互动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参与法制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形式,放大法制教育报告的效应,推动和促进青少年学生法制理念的建立,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是一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者不多。本文所论及的仅仅是其中的某些方面,有不少还是比较肤浅的经验性描述,对这门学科的系统、深入研究,将有待于

  广大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中,都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丰富和深化这门学科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法制教育报告除了在校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报告之外,还有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民工子弟法制教育报告、村民法制教育报告、职工法制教育报告、家长法制教育报告等,这些特殊对象的法制教育报告,与在校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报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完全可以在借鉴在校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对象的不同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各自的法制教育活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法律保护制度    下一篇: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是什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