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家校共建培养小学生责任心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5-09-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对事物所具有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的弱化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有的家里什么也用不着孩子管,家长让子女好好读书,自己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但这样换来的并不是孩子们对自己的更高要求,而是使他们更加懒惰。优越的条件并不与健全的人格成正比,相反,优越的条件使他们什么都不需要思考,好像他们的一切都被父母关爱的网紧紧罩住,未来的蓝图已被画好,自己的目标也要靠父母去设定。这样,责任心自然削弱了,而责任心的削弱又决定了他们在上进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上的普遍弱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严重现象。

  许多孩子学习不佳多数是责任心方面出了问题,自我克制能力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学习愿望就更不相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变成灰烬,变成木乃伊。”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指望高,学校也给学生提出高的标准,但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自己。老师们都在议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还不好管,书越来越不好教。”的确他们或丢三落四,或字迹潦草,或效率低下,有的还自由散漫。试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学生,怎么可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呢?只有从各方面寻找责任心弱化的原因  ,使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任务才能圆满完成。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它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植下,随年龄和心灵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来思考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学校方面

  首先,教师要有责任意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的世界观、道德情操、品行及生活作风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十分检点,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作出了榜样,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会跟着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非常重视在自己所任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听讲、学会提出和回答问题、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业等等,培养他们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知识不单单从兴趣出发,还要引导学生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负责。这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要培养他们对生活负责的态度,要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做错了事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要养成为他人着想、对他人负责的品质。作为一名学生,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清洁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不只是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一个人有强烈责任意识的表现。同学们不但要做好每天的值日工作,自己更要做好保洁工作,见纸就捡,培养“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劳动责任,增强其环保意识。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在学校及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明确学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在平时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其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包干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个体,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个体的团结和谐。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起他们为班级服务的高度责任意识,我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条例。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干部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服务学校、班级、同学的机会。其次是非干部成员的责任分配。为了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可以将非班干部学生分组,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周班长名下,对他们的班级工作(包括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以便工作管理和责任追查,从而使全班学生工作井井有条。

  对于班级活动,要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建立起与集体的联系,感受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等性格品质。

  最后,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应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等各类班队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承担任务,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各方面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责任。

  (二)家庭方面

  1、加强父母自身的品德修养,注重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在对待工作上,在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交往活动中,都要体现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其次父母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要由负责的态度。久而久之,父母富于责任的言谈举止会在无意中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从而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大人的身教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2、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3、恰当地运用赏罚法则。除正面、直接的教育外,对儿童责任行为的强化也是培养其责任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其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作为父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良好的表现和行为,并给予及时的强化(表扬、奖励),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促进其责任行为的再次出现。如果父母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吹毛求疵,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责任意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某些不良后果。比如不注意整理房间而找不到需要的东西,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挨批评,答应他人的事没做到而导致被不信任等。对此,父母要有正确认识,不必过于担心,正好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4、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采用民主、信任、友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抚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塑造出孩子不同的人格心理,进而直接影响到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一般而言,生长在专制型家庭的儿童,往往消极、退缩并具有逆反心理,表现为能力低下、自主性差、待人刻薄、冷漠;生长在溺爱型家庭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大都十分任性,缺乏责任意识和应变能力,在与人交往上表现为不合群与怯懦;而民主型家庭培养出来的儿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他们与人友善,善于合作,乐于承担责任。因此,父母应当作风民主,为孩子留下一些自由的空间,能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及正当需要,并引导其作出选择或决定;对子女不正当的要求,则应及时给予说服教育或行为暗示。

  5、在交流沟通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沟通。经常跟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请孩子谈谈看法,或者出出主意,并且虚心向孩子求教,听取孩子的建议并予以采纳,给孩子具体的生活情境和选择的机会。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各尽所能。学生是社会的未来,祖国的未来。若我们培养的接班人都具有时代的责任感,人人都有爱心,都有责任心,这就为二十一世纪输送了一大批能担当时代重任的年轻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实施方案    下一篇:浅议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