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议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5-09-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代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并健康发展。而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构筑良好的交际氛围尤为关键。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特别是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父母的呵护还有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心的保护,大多都养成了 “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在家里唯我独尊,在学校交往中要么觉得无所适从,要么则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根本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致使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愿望,具备健康的交往方式和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孩子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小学生正处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面临着社会适应和社会学习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他们必须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另一方面,正是在这种具体的社会适应和交往中,儿童继续着社会化的过程。人际交往是肯定自我价值,维持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交往的主体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从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刻起,就开始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评判,从而产生自我价值感,当自我价值感得以确立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由此会感到生活富有意义,充满乐趣。相反,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确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自轻、自贱、自我厌恶、自我拒绝,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如果自我价值感完全丧失,就会感到生活空虚无聊,甚至走上自毁自绝的道路。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但是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又会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学习成绩高低等影响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及人际交往障碍。

  我们应紧扣基础教育性质,立足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通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人际交往方法、交往技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激发学生的智能活动,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真正的社会的人。具体体现在:

  1.提高学生对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意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

  2.教会孩子人际交往方法,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他人,结交朋友。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注意让学生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 鼓励小学生完善自我,增强人际吸引。引导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才华,培养多种爱好和兴趣。

  4.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个人才能和品质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可塑性极强,作为教师应担负起引导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实践,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改善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家校共建培养小学生责任心    下一篇: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