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爱上语文课其实很简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9-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背景】:

  在教《惠子相梁》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我反复思考教学流程应该是这样:文学常识——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内容赏析。在内容赏析时,我准备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这篇课文你最感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学生思考片刻后,就有学生举手:“我最感有趣的地方是庄子讲了一个故事。”“讲这个故事有什么用意?”“讽刺惠子热衷功名,薄情寡义。”“你从哪里看出讽刺之意的?”讨论到这里,这个问题我原以为学生很容易答出来,但接连几个学生都理解错了,找不到文中最有讽刺意味的地方。怎么办?我只好提示学生:“文言文语言非常精炼,同学们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在我提示之下,学生很快找到了“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这句精彩的细节描写。但还有很多学生茫然地看着我。我又引导学生想象鸱的语言、动作、神态。学生兴味盎然地纷纷发言:“猫头鹰紧紧地护住自己的臭老鼠,神态紧张地说:“你别来抢我的东西,滚走!”……直到现在,学生才真正理解惠子的嘴脸,才真正理解文中最有讽刺意味的地方。

  【观点】:

  学生是否爱上语文课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生成,激起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火花,眼中要有学生,不要受教案的限制,学生的情绪就会被调上来,思维活跃的课堂,师生都爱上。

  【反思】:

  1、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生成。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这个“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不仅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思索和探讨去发现,同样也需要教师在课堂行进的过程中善于去发现。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借着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名头任由学生唱独角戏,也不能只按照已有的计划而执教。语文教学思路宽广,角度繁多,表达多样,常常会风云变幻而突发灵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时抓住瞬间信息、霎时的变幻,顿触灵性,顺势利导,深挖文本,生成新的知识点和新的理解,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再次重新解读审视文本,产生新的阅读见解,达到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进而促进学生展开更深更广的思考,使得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讨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生成,但也同样需要教师的生成。“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不仅需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也需要教师与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当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时,就会很容易产生课堂教学生成的“井喷”现象,即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化。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化,是指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或教师产生新的问题,学生的见解启发学生和教师,教师的灵感触动学生的思维,一个生成接着一个生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地解读着文本,从而达成一系列前后互为基础又互相关联的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成是教师生成的资源,教师的生成是学生生成的“药引”,师生共同的生成形成了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生成化。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思维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2、激起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火花。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职责不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上,而是成为点燃学生求知火把,让它们熊熊燃烧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现在中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严重丧失,跟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不无关系。作为课改实施者之一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利用语文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优势,循循善诱,从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入手,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语文具有形象性、表象性和灵活性,它本身就给读者、教者和学习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语文教学要扬学科之长,灵活地选择教法,确定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从情感、艺术、审美等不同角度,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这样训练学生,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就不会过早地折断。

  3、不受教案的限制。

  在课堂的真实情境中,教师要能利用好收集到的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顺着学生因势利导,而不能死搬教案刻舟求剑。教案不是圣经,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撰写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计划,不敢越教案一步的课堂教学是本末倒置的教学。学生会的不教,哪怕教案中撰写了再多的内容,我们都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学生困难处停下来重锤敲打,哪怕我们教案中只字未提。这些都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要求。在教《惠子相梁》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最有趣味的地方在哪里?原以为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中最有讽刺意味的地方,但学生由于缺乏想象和联想能力,就是找不出来,我只好顺着学生的思维点拨,没按原来的教案上课。“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教学,学生才会愿意去听,乐意去听。在课堂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想法引导到这课的重难点,需要老师不照搬教案,随机应变地处理教学情境。

  【总结】:上这课之前,我经常抱怨:初三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由这堂意想不到的课,我悟到了问题所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师那里,只有教师常常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思维活跃的课堂,师生都爱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什么是“真实”的语文课堂?——一堂课的背后    下一篇:对“对话教学”的几点认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