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分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10-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也限制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难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其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1)由于生源的不同,不少学生入学前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能尽早的接触计算机,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次数非常有限,这就使学校无法顺利组织或实施统一的教学活动,而学生一段时间内也无法适应初中的教学要求;(2)由于不少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的教学活动,势必让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使后继学习很难进行,严重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以上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考察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辨析目前实施分层教学存在的误区,结合指导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在指导分层教学中要把握的原则等,提出了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模型,并详细介绍了设计模型中各个子模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型设计完成以后,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通过实践教学和最终调查分析,得出在初中阶段用分层教学模式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的效果,以及影响效果的因素。这为后继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

  通过实践探索得出,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但能使学生较好的接受知识,更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去探索知识。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挖掘他们的潜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并且在和老师、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内容结构图

  首先明确了分层教学的内涵,调查分析了在整个社会需求大背景下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找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并结合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设计出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最后总结分析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智力

  及预备

  技能

  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

  成就

  动机

  学习需求

  指导的需求

  团队合作的需求

  教师及时响应的需求

  额外教学的需求

  调节学习活动

  优化教学资源

  安排教学过程

  学习者投入学习

  学习者完成学习

  文本框: 反     馈文本框: 反     馈

  研究目的:

  1.践行“因材施教”原则,丰富其理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分层教学”的思想源头。“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因材施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容易背离了其本意,比如好多学校将学生分层三六九等,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的看重优等生,而忽略了后进生,这严重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也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原则。

  2.设计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分层教学模型

  我认为,将学生按照文化基础、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等的不同进行层次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完成教学目标,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基于此,本研究设计出来了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分层教学模型。

  研究意义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又是义务教育向高中教育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过程。而分层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助于教师最优化地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1.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迫切需要实行分层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的期望值也比较高,但是一旦进入初中之后,课程增加了,作业量也大了,老师们的要求也严格了,这样势必使学生们的眼花缭乱,有的甚至手忙脚乱。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困难重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要及时准确地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实时评价,不断创新,以求达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也要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而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就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的,“最优化不是什么特别的教学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体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在这里,巴班斯基着重强调了教学效果和时间的消耗,即教材的难度和广度以及教学的速度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上的实际学习能力。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在开展分层教学前,课题组的老师们查阅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初步掌握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并制定了“班内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案大纲。

  2.调查法:本课题的研究不但要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还要调查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学习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及要求。基于此,老师们以访谈、问卷等调查形式亲自了解和接触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只有全面详细的了解了影响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才能具备成功教学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负责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研究十多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也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是在边实践边研究,及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实时反馈,从而指导后继教学活动。

  由于是班内分层教学,因此较快慢班分层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可控性。但是,如果管理不善,也会造成教学过程松散而无法实施的后果。因此,加大监控力度、明确责任,才能确保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分层教学管理的实施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

  1.分层教学方案的前期准备

  在教学方案制定之前,首先要对所教班级进行调查,确定分层教学的规模、分层教学模式、各层次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等。调查过程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问题的选择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能体现出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区别。调查结束后,要对调查结果作出统计和分析,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

  2.对各层次进行再分组

  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有的层次学生相对较多(如B层次的学生人数占得比例为62%),为了便于和学生们沟通,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处理,在同一层次中可对学生进行再分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每个小组再统一推选一名小组负责人,主要负责收取作业、收集学生反映的情况、维持学习秩序等。小组负责人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工作,构建方便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而各层次小组间可通过开展竞赛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要特别重视团队协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任务时,小组内部成员或小组之间要加强交流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切忌因分层而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孤立的感觉,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从而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

  3.做好评价管理

  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优化教学资源,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学习者个体的差异以及实际条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不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或组长的

  交流会,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动向,并实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

  分层教学取得的成果

  1.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有效地组织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藏的智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去学习,主动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  课堂教学过程

  3.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既有阶段性地总结评价反馈,又有过程性的评价总结;既有学习过程的表现性评价,又有学习结果的档案袋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始终是个两难的问题,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系统地调整。

  4.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有效组织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师不但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学生,也极大的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责任心。如果没有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分层教学是无法开展的,这也无疑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后继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在初中阶段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团队协作还需要加强

  个别同学的自学能力较差,而在团队学习中又不能较好地协调好与其他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因此,在分层教学之前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而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引导这类学生。

  2.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由于是分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授课,在讲解基础知识时,A层次的学生有可能会觉得太过简单而不愿意听。而在讲解较难知识时,C层次的学生也会觉得太过于困难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避免乏味枯燥和抵触的现象出现。

  3.加强教学评价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目前,评价指标体系还各不相同,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超出传统五大主因素的一级指标,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效果、能力培养、教学素质、教学特色等,但是我们还是沿用了听课后评价再总结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受评价者的素质、情感等的影响,难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制约了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相对的准确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    下一篇:《生物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可行性研究》课题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