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学习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体会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5-1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教学实践还是教育管理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无疑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而魏书生的《让民主与科学走进班级》将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可以边学习边进行分析、讨论,为我们的日常班主任工作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改革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角色观,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我们知道,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善于改变自我,而不能总因为环境等问题而怨天尤人,裹足不前。

  魏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是很高的。在他踏上教育岗位的时候,正值文革结束时期。受“四人帮”的“批林批孔”等荼毒的影响,他的工作并不顺利,但他总能泰然处之,尽量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同时根据形势、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哪怕是到了后来,他已经干出一番成绩了,有人嫉妒他时,他不仅不因他人的嫉妒而心生怒火影响自己的工作,在后来见了那位嫉妒他的老师时,他还满怀歉意地和这位老师说对不起。而理由却是他让那位老师浪费了“造谣”的时间,由此可见魏书生的人格魅力所在了。今后我必须要提高认识,“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总不能像魏书生所说的:等教师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学;想等社会上厌学之风改变后,自己再认真教书。我要明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所以,在面对当前全新的工作环境,我需要自己不断适应,更需要不断改变自我,静心工作。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材施教

  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是社会层面的问题,是政府行为;“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实践基本原则。然而,无论是政府的教育思想还是教学的施教原则,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因此,今后要想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需要用“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武装自己,并用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才不失教师的天职和良心。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需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的自学习惯已初步养成。  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魏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计划。他的大体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

  研究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分析一下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他采用的五个步骤,是从学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的,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认同的(经过了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因为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魏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习惯的养成。这些做法的意义和道理都值得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而且,完整的个性正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物理教学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学生会做几道题、教学生知道几个物理定律,而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确实探到了教学中的真谛。

  二、“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它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关于这个观念我思考了大约一周时间,期间也阅读了不少文章,主要是通过上网收集资料。“有教无类”归纳起来就是强调教育公平,人人可以受教,这种观念好像对我今后做一名教师没有特别大的作用。一周过去了,居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想法,我承认它是一种进步,但是确实没有觉得“有教无类”到底多么高明。直到昨天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才对此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明确了“有教无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意义,真正怎样“教”才能做到“有教无类”。必须明确“有教无类”是物理新课程的要求,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教学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生活、技术、社会间的联系,全面落实物理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稳步推进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教学改革,提高吉林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从着眼于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物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 因材施教

  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资源不同……势必教学方法不同。以上所谈到的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就是所谓的“材”。而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所采用得一系列办法和措施。

  不少相关书籍都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分类、比较。我稍稍一翻就差点崩溃。我手头上的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讲解实在太多了,我无力把所有内容都看了。不少书籍中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还各不相同。我只好自己挑选,最终选择阅读《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郑金洲编著。这是一本专门详细介绍教学方法的书。这本书对教学方法的分类是按照教学方法中主体因素的构成来进行区分的,如下图。

  熟悉教学方法是灵活运用的前提。下面,我简单介绍这几种教学方法。

  1、讲述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以口述语言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

  步骤:引入-讲解-概括

  优点: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省时;适宜传递较为艰深的知识概念;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互为补充。

  局限:学生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学习气氛单调乏味;无法考虑学生差异;不太适用于年幼学生和学科背景较弱的学生;对教师学科知识素养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和激发创造性思维。

  2 练习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重复性的操作。正确掌握某些知识,技能或动作等的过程。

  步骤:引起动机-练习说明-反复练习-评估练习效果

  优点:增进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正确地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

  局限:较为费时;难以关注每个学生;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状态;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演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教师对某一技能或操作程序的示范,配合适当地讲述或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促使学生掌握某一技能、操作程序或深化对某一问题认识的教学方法。

  步骤:提出主题-说明目标-进行演示-练习强化。

  优点:为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师和学生可同时进行言语交流和视觉呈现。

  局限:费时费力;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难以胜任、教室环境影响教学效果;并不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演示失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难以控制教室气氛。

  4、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语言交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步骤:确定讨论目标-选择讨论内容-合理分组-明确讨论形式-实施讨论-概括总结

  优点:牢固掌握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掌握讨论技巧;形成开放的胸襟和民主的态度。

  局限:教学环境的局限、教学时间的局限、教学管理的局限、学生人数的限制、考试评价方法的限制。

  5、 角色扮演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法。

  步骤:提出问题-确定角色-布置场景-明确观察者任务-进行表演-分析评论-提升概括。

  优点:增进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

  局限:富有感染力,但尺度难以把握;表演失当容易被嘲笑;教师应具备示范才能;要求准备充分,应对突发场景;容易引起学生情绪起伏。

  6、问题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

  步骤: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概括总结

  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多的参与机会;能够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能牢固的掌握问题教学中的知识点;有助于养成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局限:问题设计较为困难;教学中不确定性较强;教师所需教学技巧较高;学生获取知识缺乏系统性;问题序列型较难保证。

  7、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监察、评价、反馈。它是一种独立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无认知监控的学习。

  步骤:引发动机-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与计划-实施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引导概括总结

  优点:学生有较多独立学习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师生间易建立起平等协作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局限:增大教师工作量;结构松散,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规模适用。需要具备一系列前提条件;教师的指导地位难以保证。

  8、合作学习:是一种以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合作为展开形式的学习方式。

  步骤: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各成员任务分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归纳。

  优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能够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形成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局限:难以掌握指导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难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难以对合作学习作出准确评价;学生较难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技巧;难以保证学生均衡地参与合作学习。

  9、 探究学习: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呈主动状态,在很多情况下自行设计并控制学习进程,学习的场所有时也会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区,并且学生是通过亲身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获取知识技能的。

  步骤: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行动

  优点:促进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提升直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内在动机。

  局限:较花费时间;难以选择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的学习材料;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的引导概括难以让学生信服;教师难以恰当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

  我们应用教学方法时,要因“材”施教,视具体情况而选择。我主张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用,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我主张教师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待准备充分时再应用于课堂。每个教师都很难擅长所有教学方法,但一定要有几种教学方法用得扎实。

  单单靠阅读书籍学习教学方法远远不够。书中介绍了不少应用教学方法的细节,或者说是注意事项,把书中这些细节掌握就很不容易。而实际教学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一定多于书中的介绍。

  这学期随着我校教学设施的跨越性升级。对以上教学方法做了很多的教学尝试,通过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提出问题进行了探究式教学,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是感觉不是特别尽如人意,探究教学法需要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较高、需要教师恰当的为学生反馈、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而这一切确实难度很大。探究过程中,全班分成8大组。我认为每个组人数偏多。人数多容易造成责任分散,不利于所有同学的参与,如果教师给学生讨论时间又短的话,这种问题就更明显了。而且,同学们之间的座位相对距离较远,讨论起来不容易让组内所有成员听清楚。有加之学生差异较大。

  社会不断向前飞速发展,教育要紧随社会脉搏不断进步,甚至要求教育要超前。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是最与时俱进的职业,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尤其在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社会,教师需要持续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否则,不可以胜任教学工作。

  四、“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新课程的要求

  1、“因材施教”是与 “有教无类”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另一个教育原则。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绝无贵贱之分,但在先天素质上却存在着差异,个性、爱好、禀赋等方面更是丰富多彩,大异其趣。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的素质、个性不同,培养、教育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2、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深入、准确地掌握各类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禀赋都能充分显露出来并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热爱学生,弘扬师爱,一定要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把师爱渗透、融合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之中。在这里,师爱与育人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育人,规定着师爱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赋予这种职业情感以特殊的科学内涵;师爱则有力地推动着育人的实践,赋予这一实践过程以活力。总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一项最关键、最核心的道德要求,也是师德修养的关键与核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下一篇:学习“三先三后”教学模式感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