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化学“五环节自主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预习展示

  旨在对学生课前预习或当堂预习成果进行检查与交流,学生课前或当堂预习可依据《化学助学》一周预览的有关内容,也可依据任课教师布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进行。针对所学内容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填空或问答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课上当堂预习完成或课前预习、当堂检查。同时将同学们的疑问提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将预习的知识点板书出来,组织讨论。

  二、感悟导入

  本环节情景创设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漫画、故事、音乐、视频、情景表演,或由社会现象、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新闻材料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还可以以科学家史实或同学们熟悉的化学知识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设疑激思,巧妙导入。教师在本环节善于发现、潜心挖掘,找到适合每个知识点的、能抓住学生心理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出同学们学好化学的兴趣。在导入的同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感悟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本节课的核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本环节又分为如下几个小环节:

  (1)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且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内容化。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形成自我认识和能力。

  (3)合作探究。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合作互动,学生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设计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又有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保证课堂探究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其要求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个环节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这需要教师贴近学生,聆听学生的声音,引导质疑问难;作为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人,又要服从教师的引领。这种师生间的互相配合,必然会凝聚师生之情,优化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成果交流。在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对探究的成果作以展示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5)评价点拨。师生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不同见解的合理性。要适时引导、点拨,解答学生的迷惑,及时捕捉、提炼新的教学资源。

  四、巩固训练

  训练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必须尊重认知规律,既有理解知识的过程,又有内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训练就是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合作探究环节结束后,巩固训练环节要紧紧跟上。要达到训练的目的,选编的习题要有层次性,选编的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和丰富的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中、优生,如第一问题为基础知识的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第二问题为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三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也是知识转化能力的契机,通过训练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测试评价

  巩固训练环节后,通过学生对本节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训练后的反馈,再设计一些检测题,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选编的检测题必须掌握几个原则(1)基础性原则,所选题目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形成基础训练内容,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2)多元化原则,检测题由不同题型的组合,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标情况。除了笔试的形式之外,可以是口头训练、实验操作、智力竞赛,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交换作答,交换评价。(3)实效性原则,检测题应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点内容,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的问题。

附:教学课例

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示

  学生课前根据化学助学第85页的一周预览的预习作业预习本节的内容。

  学生板书展示通过预习已经了解的知识和还没有了解的想通过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二、感悟导入

创设问题情景:

多媒体展示“柠檬、橘子、山楂、猕猴桃、石榴”等水果的照片,这些水果尝起来有什么感觉?你在家中用过洗衣粉、肥皂洗衣服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出课题:

研究发现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而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碱。

三、合作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

“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科学家们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酸和碱。他们怎样识别酸和碱呢?

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识别生活中的酸和碱

1.学生根据预习的“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的波义耳的故事,讨论实验方案,利用桌上(或自己准备)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做好实验纪录。

3.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完成下列问题:

上述溶液可分为几类?用什么方法识别酸或碱的溶液?教材中为什么用点滴板做溶液间反应的微型实验?

  成果交流:

  在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对探究的成果作以展示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用石蕊、酚酞及石蕊试纸识别酸和碱的方法及现象。

  评价点拨:

  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同的碱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不同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模拟图片

  学生总结归纳: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碱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由于它们的存在,使石蕊和酚酞遇到酸碱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

四、巩固训练

  1.猕猴桃汁可以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由此可知猕猴桃汁显_____性。

  2. 向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仍无色,若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显蓝色

  C.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D.一定显无色

  3.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酸、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植物的汁液

在酸性溶液中

在水中

在碱性溶液中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玫瑰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⑴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白醋和肥皂水的是    、    。(填植物的名称)

  ⑵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碱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的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    色。

  ⑶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填植物的名称)

  五、测试评价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原因是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2.小红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只小猫,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刻出现了红色的猫。小红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      和      。

  3.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已知,在稀盐酸中存在H2O、H+ 、Cl- 三种微粒。 请设计实验探究是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相关信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Cl- 、H2O ) 

  提出问题:稀盐酸中哪一种微粒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建立假设:可能是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交流共享:

  获得结论: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五环节”复习课教学模式    下一篇:“六环节”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