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在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有以下体会:

  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并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和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具有检测教学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描述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明朗,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切合实际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以三年级(上册)《测量。例1》为例,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教学中就会通过让学生用尺去测量各种物体来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为帮助学生建立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时就会引入更多的生活用品。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切合实际的设计各个环节。

  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创设真实情境,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时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进各种积极因素的发挥,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创设真实情境,用具体事例,去诱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地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上课的第一工作就是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偷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在教学《青蛙吃害虫》一课,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听好了——“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圆的认识》一课,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异口同声答:“圆形。”紧接着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吗?”学生一下就被逗乐了,议论纷纷。这时我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一课,“咱们学校的图书室又要买新书了,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要买什么书?”

  《可能性》上课伊始,就以一段魔术录像展示给大家,将同学们带入神奇的魔术世界,为下一环节有没有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有多大做好了铺垫。

  三、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教学越有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若能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泱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有意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我都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同学们订一套校服要花15元,全班一共要花多少钱?”。教学“求平均数”时,设计成让学生来自己小组数学单元考的平均分,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设计了帮木工师傅算一算做学校一个铝合金窗户需用多长的铝合金做框……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例如,教学《分类》时,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地探索分类的方法。如:P52整理房间一课情境图,图中有一个玩具熊。有位学生他不是把布熊归在小汽车一起,而是把它和衣服归在一起放在床上。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他告诉我,在家里,他是一直把布熊放在床上的。

  四、教学相长,互教互学促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自己当‘小先生”’。所以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都是老师在“教”或在“引”的做法,有些知识完全可让学生通过互教互学来完成,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想象大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的,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障,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前的教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引导也就渗透了数学的思维方法:要求圆的周长可以测量,但是测量比较麻烦而且不够准确,或者有时就根本无法测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由什么决定?与直径有什么具体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测量与计算。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猜测等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把握数感,切实理解数的意义学习20以内的夹剪法时,我组织学生摆学具,用学具摆出十几的数。思考:“怎么摆就能一下子看出圆片的个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一字儿排开;有的2个2个为一堆进行计数;有的5个5个摆;还有的先把十个小圆片放一起,再把剩下的放在另一边。通过学生的讨论,比较得出最佳策略,接着让学生思考:“你可以怎样表示15这个数呢?”有刚才的操作比较活动作基础,学生模糊感受到15即为10个加5个。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示15这个数:有的用10个圆再加5个圆,有的用10朵花加5朵花,有的用10根小棒加5根小棒,有的还采用了点子图来表示……这些丰富多彩的作品都在向学生传递同一个信息:这些图案我们都可以用“15”这个数学符号表示六、多样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新的方法不断出现。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采用了一种以绘画为形式载体的数学作业。在开学之初,我自己用儿童画的方式绘制了一批数学作业。内容有:我们班有40名同学,有6位老师教我们。每天妈妈给我一元钱。颜老师个子高,高雨个子矮。我们学校有长方形的操场,圆形的花坛。我的文具盒花了多少钱。一包小棒有100根。我的指甲宽1cm、教室高5m……学生开始自己放眼观察课本外面的世界,他们绘出了:我在参加运动会;我比周长富跑得快;妈妈带我买水果;比大小等等生活中的数学。给学生布置“不是数学作业”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更有兴趣。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下一篇: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