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12-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学生正处在“思想的塑形期”,世界观还不成熟,爱国主义思想还未完全形成,而我国的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了对知识的教育,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面对这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爱国主义 高中生物 教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大纲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我国的国情,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由此可见,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爱国主义教育对个人而言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两个方面

  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正确的认识我国的生物国情,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正确的认识我国的生物国情就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耕地、森林、草原、水体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同时众多人口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冲击越来越大,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正不断地衰减。再比如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另一方面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某些地区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森林、草场资源破坏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鼠害、火灾危害以及气候变化导致植被破坏。于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对我国生物国情的全面准确介绍,提高生物国情教育的实效。

  2.爱国主义行为,要做到“知行合一”。

  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教师在介绍全球性生态问题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签订一份倡议书:“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不随地乱扔垃圾做起”。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调查本地的生物资源状况和本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准确全面了解本地区的生物资源状况,使学生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完全脱离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收效的,因此要充分挖掘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1.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一、以中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为载体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解选修三《禁止生物武器》的内容时以日本侵华历史为载体讲解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尤其是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的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二、联系本省本地区的实际为载体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热爱家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家乡就是祖国的代名词。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本地区的生物资源以及本地区工业污染情况等,让学生了解乡土的生物资源,以及它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现状,使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祖国的具体体验,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

  其三、如果我们只在课堂学习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知识,而不进行乡土资源的调查、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那么学生就缺乏对乡土直接的感性认识,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教育就会逊色。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领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预期目的。

  2.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点

  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使其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例如,在“探索生命的奥秘”一课中,我向学生宣讲华佗的麻沸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我国从古到今的生物科学成就,旨在增强学生的情与火,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一些政治口号、政治术语贴到教学内容上,生搬硬套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生物课变成政治课;更不能把一些伪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搬进课堂,破坏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使我们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从具体的事例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围绕教学目的,使教学中的生物科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我国的生物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热爱爱祖国。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内容,用真实的材料、确切的数字进行讲解。如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3位,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称号,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我国的鱼类有2千多种,淡水鱼年产量居世界之首,鸟类有1186种,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此外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活化石”——银杏、水杉、珙桐,国宝——熊猫,珍禽——朱鹮。通过讲解,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同时,我还向学生指出,我国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由于盲目的、不科学的开发利用,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等特点,因此我国的资源实际上并不丰富,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之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比起许多先进国家来,也是相对落后。所以生物资源亟待保护和发展,我们应该有危机感。不要因为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只讲光明一面,不讲落后的一面,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讲清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我国可耕地总和仅占世界的7%,许多动植物种类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植被减少、洪水泛滥等,以危机感来激发更深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祖国的紧迫感和为我国生物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的责任感。

  4.结合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从远古以来,在长期的农、林、牧、副、渔和医药(本草)等研究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植物、微生物、动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物学知识萌芽于原始社会,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已积累了不少形态、分类和生物起源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还局限于直观的描述和思辨性的臆测,但却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隋唐以后,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日益商品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农艺、医药和酿造等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例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生物形态图和人体形态解剖图的大量出现,也成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的一大特征。a战争以后,近代生物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民国年间,赴欧、美、日学习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并相继在各分支学科中开展了研究,现代生物学开始在中国生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生物学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通过这些事例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以我国生物学家的事迹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我国甲壳动物奠基人沈嘉瑞博士,在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放弃在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工作的优越条件,于1935年怀着科学救国的赤子之心回归祖国。又如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拒绝美国哈佛大学优厚的待遇,高薪的挽留,毅然回国,归国后培育出杂交鱼——“童鱼”,震动了整个生物学界。在学生深刻理解、回味老一辈学者感天动地的事例时,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211-23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激趣—探究”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