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高效课堂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      李小平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课  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     主动探究

  [内容提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效课堂的内在要义。传统教学中制约学生形成探究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应试教育模式、教师角色凸现、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等。根据新课改精神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学生问的平台;带着问题进课堂,以问题带动教学;创设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主动探究。

  [正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追求真理,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如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然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要义。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做法,以做它山之石。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因素。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

  所谓探究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难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向比较,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普遍薄弱。“中国学生勤奋,但缺乏怀疑精神。”这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德米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评价。问题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我国人才的创新素质,这已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薄弱呢?

  1、传统教学观念下,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创新教育更是留于形式,课堂教学的最终以应试为目的,高中教学最终要以高考作为衡量质量的最重要尺度。传统教学观念下只注重教学结果,而不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我们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课堂秩序良好,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的评价尺度。长此以往,学生只习惯于机械接受现成的结论,唯书唯上,窒息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2教师权威角色的过分凸现。

  在应试追求升学率的主旋律下,教师的权威性往往被放大,教师更喜欢和乐于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不容课堂异样的动向,培养出来的是大一统思维模式的学生。

  3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面对应试的压力,政治课教学过程教师强调死记硬背,学生的兴趣索然,不想提问。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理性和智力因素,而忽视非理性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致使学生缺乏发现探究的新奇感和自豪感,缺少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的体验,所以问题意识也日益减少。

  4、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

  目前,我们的学生很累。升学的压力转化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无暇去思考和探究,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提不出问题。长期在读书、做题、考试三位一体的教育循环圈内共同走向雷同与平庸。

  二、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间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主体认知需要,引导其主动探究、主动发现新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最早的问题情境教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发明的“谈话法”,苏氏认为“问题是思想的产婆”。随着思维心理学的发展,问题情境理论有了可靠的心理学依据——问题性思维理论。

  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学生问的平台。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使思维处于空前活跃状态,可以说一触即发。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课堂的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予以肯定,逐步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

  2、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是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以问题开始切入。根据教材和实际提出一些学生切实感兴趣、需要探究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我们的学生的思维处在好奇、探究的起点上,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教学目的。如学习经济学价值规律的作用时,笔者以多媒体的形式设置了下面问题情境:

  [情境材料]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家电紧俏,各地纷纷上马冰箱生产线,冰箱厂家一度多达200多家。进入90年代,许多厂家停产、转产,而海尔、容声、新飞、美菱等成为冰箱业新的“四大家族”,一些曾经的名牌消失了---

  [问题]

  1、当初生产厂家从纷纷上马到迫转产的原因是什么?

  2、海尔等冰箱主要靠什么成为市场新贵?

  3、冰箱业“四大家族”的更替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4、假如你是其中一位老总,你会怎样做?

  这节课,教学过程就是从问题出发,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其探究意识,使学生对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下课时,笔者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你能说出身边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现象吗?试举一、二例。实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又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问题成为教与学的纽带。

  3、善于创设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主动探究。

  (1)课堂教学引入时事述评。笔者近几年一直坚持课堂5分钟时事述评,每节课前5分钟让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时事述评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并且及时发现生成新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此方法在本市政治课教学中被推广,效果较好。时事热点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时事述评引入了社会热点,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设问题情境,又可以使政治课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彰显政治课的生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再现生活的某一情境,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参与到具体活动中,亲历体验,充分感悟,可以激发学生最大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而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感悟和认知也是异常深刻的。比如,笔者曾经组织我校业余党校的学员编排了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在校艺术节期间进行了表演,当音乐响起笔者和四十几名学员在几千人的关注下表演,我和我的学员们都异常激动,好多学员流泪表演。再比如我们可以创设模拟法庭或者模拟拍卖会,让学生参与到平时不太有机会接触到的情境之中,再现生活的种种真实场景,这样可以提高其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与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3)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会提高政治课的科技含量做到与时俱进。笔者很喜欢观看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科学探索栏目,自己也经常推荐学生们去观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把该栏目的一些影视资料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情境开始的,常有疑问点,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维,常有创新。”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困惑与好奇是孩子特有的财富,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正是新课改的意义所在,也是政治课的活力所在。我们政治课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更应该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勇于去实践探索,做学生探究的先导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情景教学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策略优化研究》实施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