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审美教育书简》读后感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6-01-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寒假我有时间拜读了德国作家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读后受益匪浅。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主题、形式或理性,抽象的状态就是现象、世界、物质、材料、内容或感性,即所谓的精神与物质。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感性冲动来自人的物质存在或人的感性天性,把人当作个人放在时间之中,要求变化和实在性。感性冲动不能离开精神,他需要存在与具有媒介物的事物中,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物质冲动,他使人变成物质,而不是给人以物质。他需要依托时间,是一个纵向的发展过程,他具有极其主观的特征,以人作为基本的寄托,要求不断的变化。感性冲动的普遍感念是最广义的生命,这种概念能指一切物质存在以及一切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

  形式冲动来自人的绝对存在或人的理性天性,把人当作类属,超越一切感性世界的限制而达到人格的自由,在认识中要求真理,在行为中要求合理,他扬弃时间和变化,把个别时间当作永恒,存在可以得到最大的限度的扩展。形式冲动要求的是一种法则、规律,这种法则与规律是客观上存在的,不需要依托物质而存在的。形式冲动独立与时间,是一个横向面的发展,是客观的法则。形式冲动的普遍概念就是本义的和转义的喜欢能够乡,包括事物的一切形式特征以及事物对思维的一切关系。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都有各自的领域,彼此不可侵犯。感性冲动可以看作一种“变”,而形式冲动可以看作为一种“不变”。变与不变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在一种对比与冲突中产生一种“和谐之美”,这也是席勒美学的核心。因此,两种冲动需要摆在一起看,单独分开后,只能看见一种状态,合并之后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凸现出1+1>2的效果。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与“阳”的概念,极力追求一种平等与和谐,但是却又是相互矛盾的,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这种包容与矛盾达到一种程度后,两种冲动达到升华。由此产生席勒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之见的结合体,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这样的统一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同时得到发挥,而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游戏冲动实质上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一个交集,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即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席勒心中的美便蕴藏于这种级至的“和谐”当中。游戏冲动则成为太极中的那个八卦的图案。

  虽然也有的艺术品追求的是一种残缺的或者是不规则的,然后,这些都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解释。比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残缺美,追求的只是感性上的,但是没有哪个观众不想知道原版的维纳斯是怎么样的,这种潜意识里的美学的追求是必然的,不能称为所谓的个性或者风格,因为这是一种真理和规律。又好比世界各种文明的建筑中,一直追求着一种对称与平衡,中国的宫殿,西方的教堂,埃及的金字塔等,无不体现这这一个原则。这变是一种意识与外在的统一,既所谓的游戏冲动。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席勒的美存在与对立与统一之中,追求是完美的和谐与平衡。这样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东西能够达到真正的平衡,所以也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美。但是矛盾的是,美又是的的确确的存在着的,没有人说过建筑对称之间相差一毫米就不美了。所以虽然纯粹的平衡寻找不到,但是主观意义上的平衡还是能够实现的,因而能产生各种和谐与对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读《爱弥儿》有感    下一篇:《哈佛家训》读后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