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班主任工作范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论理解与尊重

所属栏目: 班主任工作范文  更新时间:2016-01-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当代中学生需要与追求的师长之爱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师生关系不能不受社会的制约,因而热爱学生的内涵,也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封建教育中,那种看管和训斥的“严师之爱”已不复存在,也毫无市场了。那种“慈母”式的师爱,也决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和尊重。
  理解,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心心相通,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即教师要做学生的知音。教师应该是有感情的人,而不只是教书的机器。与学生交往中,也常出现一些学生流露出教师“不吾知”的苦闷。可见,学生很需要得到师长的理解。
  要理解学生,教师就要掌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譬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学生开始注意装束打扮,追求名牌,留时髦发型……就是教师认为品学兼优的“得意门生”也开始讲究起美来。怎么看这些现象?我认为,爱美是时代的生活节奏带来的正常反映,也是现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的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就要理解他们,从培养审美观入手,恰当引导,使他们了解什么样的装束、发型才是最适合学生的美,进而再逐步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避免强硬命令,而要恰当疏导,使他们心悦诚服。又如,重视友谊也是现代中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有的学生为了“不出卖”朋友,维持神圣的“友谊”,会去撒谎,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教师如果一味训斥,给以不诚实的定论;学生就会感到教师不尽人情、轻视友谊,对教师疏远,甚至产生反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理解和尊重学生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教师的真诚相助。要理解学生就不能违背学生正常的心理规律,遏制其优势的发挥,否则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下课铃响了,学生需要稍事休息缓解疲劳,而教师却不顾这些继续讲下去,正所谓压堂,学生就会反感。简单粗暴,强制命令,刺伤学生自尊,势必导致学生产生“敌对意识”,从而造成“压而不服”的后果,要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必须换位思考,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前提,尊重学生是理解学生的表现和深入。就是说,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
  尊重,就是在爱的基点上,在理解的前提下,出自严师与朋友的角度,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成人感、自尊感和“自我价值追求”。他们强烈地要求师长能平等的对待他们。在他们面前表现矜持或傲慢,会使他们产生反感。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可敬,教师就要在言传身教中,充分体现平等相处,平易可亲,谦逊和蔼,给学生以朋友式的尊重。平等相处的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尊重和爱。
  尊重学生,除了和学生平等相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之外,还体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上。即处事公正,没有偏私。这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生十分注重追求“自我价值”。他们对师长的些微歧视十分敏感,对“偏向”的教师“公愤”很大。诚然,把每一个学生放在一个平面上去爱,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努力控制自己的好恶,避免有意无意地给学生留下偏私偏爱的印象,这就要努力做到:
  不因为学生的出身“门第”有别而有厚有薄;不因学生智力上的差异而有亲有疏;不因学生的性格气质而有褒有贬;更不能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同而有远有近。要真正做到上述几点,教师就要慎重对待,精心处理。例如:作业批改的次数与粗细;课间与每个学生交谈的多寡;处理学生间的纠葛是否公道;操行评语是否准确公平,甚至课上提问的次数,谈话时的态度冷热等等,都体现着教师是否同一对待学生,是否尊重所有的学生。
  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是一致的。“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学生并不讨厌严师,而是更敬重严师。关键是要弄清怎样才是真正的严格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能“治服”学生就是严之有术。以“治服”为出发点,必然治而不服。尽管其动机是恨铁不成钢,效果却只能是消极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同样道理,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古人云:“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要求学生的正确尺度。这就是说,教师在批评学生过失和缺点时,应选用学生最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法。即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要适当。即教师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超过他们的现有智能。因为,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即使出自好心,学生也会反感。特别是有辱人格的谴责,会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要求脱离实际水平,同样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而要求得当,学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向更高的目标继续攀登。
  综上所述,强调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更深层次的师爱,并不排斥其他。它是鉴于我国两个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爱的观念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换个角度说,更深层次的爱,就是不仅要做学生的“慈母”,更要做学生的知音和严师。
  让我们用理解与尊重架起师生间的桥梁,让爱的小溪欢快地流淌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德育教育案例:单亲学生转化的案例    下一篇: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用心去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