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及对策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三年在人的一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收官之笔,教育的好坏直接证明着义务教育的成败;它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它开始跨入青春期的大门,迎来了人生第二次生长的高峰期;它开始拥有法律资格,将要为自已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它是开始养成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以后培养终生学习的人生信念进行了方法准备;它既是花季也是雨季,最容易迷茫,最容易受污染,最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初中学生犹如一株幼苗,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一起去关爱,去精心地培育。很多家长都能自觉地、富有成效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与学校取得密切的配合。但也有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误区之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和其它必须的教育。
  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至少许多家长在实践中是那样做的,非常关注钢琴练到几级,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等。实际上最为明智的看法应该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人的发展是需要全方位的发展,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意志品质、执行能力、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以上任何一方面都是立身于世的必不可少的素养。当前许多家长、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应试教育执行者,他们可能会说这是迫不得已,这样做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但受害者是祖国的花朵。
  学校只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驿站,每一个人的价值最终由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来评价和检验。分数和成绩能决定人生的成败么?有人曾作过统计,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成功的人士,并不是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往往具备了这样的特征:人际关系良好,管理能力突出,心理品质坚定,人生目标明确。前段时间,网上热炒北大才子在家卖糖葫芦串的事,说是前高考理科状元武小锋从北大毕业后,找工作接连碰壁。随后武小锋回到了东北老家,卖起了糖葫芦。应试教育诟病连连,可素质教育的提倡者却遭到了家长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说素质教育好归好,却不能叫孩子考上大学。当今天北大毕业生在家默默穿糖葫芦时,家长们不会想到自己只会考试的孩子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如此么?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因此,初中三年最需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误区之二:忽视心理健康。
  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在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马加爵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不注意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将会有更多的马加爵出现。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我认为对在校的初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是:性格较为开朗、情绪较为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人际关系较为和谐。
  误区之三:忽视情感教育、缺少情感交流。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燥、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吸毒等。
  误区之四:认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住宿学生的家长好多持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学校出了问题就是学校老师的错。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品德修养等等,家长能置之度外么?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参照物和模仿对象,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处世方式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老师相比,家长能更了解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影响孩子,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最具说服力的事例是,孩子的方方面面表现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可见,作为家长也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很少家长关心小孩的周末学习计划。有一种说法是“5+2=0”,“5”是指上学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两天的家庭教育。说的是五天的学校教育抓得再好,若两天的家庭教育没做好,也等于零。对学生而言,必要的学习时间,必要的亲子交流时间,必要的休息娱乐时间,必要的同龄人群体活动时间等都是不可缺的。
  误区之五:忽视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青春期一般是指10至19岁,从性不成熟、不能生育的儿童期到性成熟、具有生育能力的成年期这段时间的过渡时期。初中三年是青春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生理上看,初中学生正经历人生的第二次生长的高峰期(第一次生长高峰期是3岁左右)。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尤其是性机能的成熟会使许多学生感到紧张、迷惑和不适。这时恰当的青春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和家庭都有这方面教育的责任,该疏导时要及时疏导。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正经历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发生在婴儿时期的第一次断乳期可以叫做生理断乳期,第二次断乳期是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充满着矛盾,最主要的体现是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喜欢按照自已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已的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们若发现你的孩子不听说、难管、经常和你对着干,就应该意识到你的孩子正在长大,他渴望独立,他需要个人的成长空间,希望得到你的尊重、理解和平等对待。这时候,两代人有较多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初中学生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误区之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予的压力过大,不能因材施教。
  从价值观认同来看,中国人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崇尚皇帝、圣贤、状元、第一、十全十美等无不体现了这样的心态。在美国,家长送孩子出发上学时说的是“玩得开心点,宝贝!”但在中国,家长较为普遍的话是“好好学习,争取考第一名。”是啊,书上都在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就一定会转化为动力么?记得有一年的报纸上报道了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一个初中生,成绩一向很好,在班上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因为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受到家长的批评,后来就自杀了。一株幼苗,若被一块石头压着,能长好么?对幼苗而言,精心地浇灌比给块石头更重要。人也一样,孩子更是如此。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学会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体验小的成功,追求更大的成功。
  评价一个学生,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去看。既要看到他的优点也要看到他的缺点,既要着眼他的现在也要看到他未来的可塑性。同时我认为对初中学生而言,更要多看到他的优点,先看到他的优点,从而因材施教。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老师们看来决不是好学生,成绩不好还有点笨拙。可是我们至今还在享受着他的发明成果。中国有一句古话:行行出状元。当我们都在指挥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过,我们是不是抹杀了许许多多的天才?他们原本可能成为另一个爱迪生,另一比尔盖茨,另一个乔丹!
  孩子们还在小学就读时,家长们的角色就好比一个课外辅导老师,陪小孩看书,教小孩做作业,甚至代为做作业,许多家长乐此不疲。孩子进入初中,大部分家长会有失落感:一是因为孩子所学所问,自已教不了;二是因为孩子可能已在校住宿,周末才能回。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庭教育责任的承担者,家长们应怎样才能完成好自身的职责呢?
  下面我就依据前面所讲六点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谈谈几点对策。
  对策之一:教育孩子的重心应转移到让孩子学会做人上来。
  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教育包括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良好人格教育、明辨是非教育等等 。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呢?我认为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健康,包括身心都要健康;二是德行,操行正、明事理,有社会责任感,遵守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三是立业,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立足。在教育孩子成人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更大,表现在教育范围的涉及更广泛,教育时间的持续更长久,情感教育的摄入更深远、示范模仿的作用更明显。
  对策之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
  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那么,什么样的家庭人文环境是良好的呢?一般说来,应具备以下方面:一是家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且较为安静的环境。三是不溺爱,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四是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衡量兴趣爱好是否高雅的主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五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家长的期望和关注。六是经常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做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家庭亲情的温馨。七是重视青春期教育,该导航时及时导航。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九是对于孩子错误倾向的纠错能力。
  对策之三:重视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正当而广泛的兴趣爱好。
  日本有个叫本村九一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要这一点就足够了,对任何事物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凡人的特征。”那么,我们反过来推理说,制造不平凡的人就应该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拥有广泛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就不会沉迷于一种兴趣爱好。有专家曾经调查了许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问,“除了电子游戏,你们还喜欢玩什么?”绝大部分人回答说,“不知道,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再问,“你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下棋还是看书?”回答几乎是一样的:“不喜欢。”我国中药里面就有这么一个治病养生的理念:扶正祛邪,就是要求人们平时应该加强锻炼,适时进补,疾病自然不能入侵。因此,为了使你的孩子不沉迷于不当的兴趣爱好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正当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充分利用好周末时间,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喜好、长处、潜力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亲子交流。
  对策之四:主动有效地和老师进行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非常重视在群体中和老师心目中的正面受关注程度。他们往往会因为家长、老师或同学的一句表扬而高兴好多天。这说明了什么呢?对学生而言受关注或肯定的程度是上进的动力源之一。同时,家长和教师进行的交流会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是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的教育而说,学校教育可能更侧重于学生品德提升、智力培养、法纪宣传等理论化知识化教育。家庭教育可能更侧重于社会经验、待人接物、情感经历、性格塑造等实践化人性化教育。可见,两种教育各有侧重,若能实现互补,是可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
  有一个真实而典型的例子:1993年,中日两国近百名11岁至16岁的少年,联合在内蒙古开展了一次草原探险野营活动。组织者要求,孩子们须负重步行,自己安排食宿。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整个活动表明,中国孩子们的意志薄弱,生活能力差,环境意识薄弱。他们不懂做饭也不肯做饭,垃圾乱扔,借故解除“包袱” ,稍有不适就坐车吃小灶。而日本的孩子们,却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和帮助别人,争着做饭,在草丛中发现鸟蛋就用树枝围起来以示保护,生病了也坚持负重步行,说是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两国少年的鲜明对比,使日方一位组织者狂傲地断言:“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日本人此言,虽结论太早,但冷静想想,确实让人倍感担忧。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的人都应该思考的的问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学好高中历史政治地理    下一篇:校本教学诊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