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从精练中提高复习效益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速度,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势必会沉溺于题海,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消化不良。如何科学的看待高三复习中的练习呢?本人认为,题贵在“精”不在多,练贵在“质”而不在“量”。

  一、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通过习题精选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强化基本技能。
  近年来化学试题在取材上除常识题外,绝大多数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取自课本外,信息题逐渐增加,特别要关心当今重大社会事件、自然界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生态平衡问题、打假治劣中化学成份等问题。于是就有人认为“课本”没有用了,一些学生也产生了类似的错误认识,不重视课本的学习,忽视完成课本所要求的基本任务,熟不知,所有这些题,都是建立在对课本知识的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考察其结合实际的灵活运用能力。如果舍本求末的放松基本功训练,一味的求新求难,只能弱化基本技能的掌握,造成化学能力的滑坡。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题就是最好的例证。2003年高考理综卷第12小题用初中溶解度知识结合高中化学有关内容进行计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又如高考题中有关化学平衡的题型,2003年的第11小题,2004年的第13题,2005年的第8小题……此类题型能全面考查考生对化学平衡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要树立以教材为“本”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课本的学习理解。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如:差题法、过量问题分析法、极端假设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守恒法等),以基础题训练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为灵活运用,提高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二、  系统归纳、触类旁通,有计划有策略的训练和反思,避免题海战术,保护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本、《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两纲”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因此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先亲自逐题演练,“遍尝百草苦甘”。从而认真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帮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学生“答一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系统归纳触类旁通,有计划有策略的精选习题,明确复习要点,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把练习搞成机械做题再做题的题海战。
  三、   紧扣大纲,结合历年高考的利弊得失,对症下药,知己知彼,让学生在做题中适应高考的题型和方式,提高学生高考的适应性和自信心。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此,在练习中,我们不但要强化知识,提高技能,还要结合高考实际,分析历年高考的利弊得失,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注意策略,体现出“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只有关注了时间,就有了时间,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机智。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建立高考必胜的自信心。
  高三备考复习绝不是简单的拼时间、拼精力、漫无边际地大量演题的过程,而是科学的、有计划的过程。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明确复习要求,把握复习方向,巧选精练才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考数学复习 须掌握八大“诀窍”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