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对班主任工作中谈话艺术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2-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娟

  谈话是班主任运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一种手段,是沟通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课内或课外,无论对集体或个人均可采用。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必须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出发,讲究自己独特的谈话技巧和人格魅力,做到春风化雨且“润物细无声”。

  著名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自由地发展。”教师找学生谈话,必须充满着爱,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谈话要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这里所言的平等,不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权利,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身份地位平等,二是师生之间的视线高低要平等。我们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对学生随意呵斥,大声批评,不相信他的辩解,不尊重他的谈话,一阵训斥之后武断的解决问题。这样表面看来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埋下了很深的隐患,学生对班主任的处理敢怒而不敢言,不是阳奉阴违,就会放任自流,对老师不再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就此断绝了,这只能使学生错上加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许多班主任能做到身份地位的平等,却往往忽略了师生之间视线的平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话的师生如果教师视线高,学生视线低,老师俯视学生,便会给学生形成威压,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生当然不可能坦诚相待。老师坐着,学生站着,虽然视角高低发生了变化,但学生好像处在受审的位置上,更不可能与老师交心。

  二、谈话要传之以心,授之以意。

  对多数或全班同学的谈话,要坚持正面教育,一分为二,肯定成绩为主。对有不良品德的学生个别谈话,谈话前要虚心体察,冷静分析。谈话时,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为有不良品德的学生创造接受教育的内因。品德不良的学生在生活的历程中,听到的往往是批评、指责、训斥、挖苦和嘲笑,因此他们对人有“戒心”有“敌意”。总认为周围的人都排斥自己,所以内心总被一种“反抗”的情绪所笼罩。平时表现为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理。班主任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善于洞察他们的心灵,揣摩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善于体贴关心他们的内心要求。用一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启发他们觉悟,满足他们的一些正当要求,这是矫正不良品德,达到谈话目的的前提条件。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及时给他们谈话。谈后使他们感到轻松,没有负担。因为他们自我放纵和自我原谅受到了压抑,而自强不息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这时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愉快感。这才达到了谈话后的理想境界,矫正不良品德的可能才由此开始。即使有反复,问题也不大了。

  三、谈话要正面引导,淡化训教。

  古人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因为调皮、好动、好奇的天性,谁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在老师旁敲侧击的引导下,让学生及时悔悟、改正。作为班主任,该容忍则容忍,并对知错即改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赞赏和表扬,要看到学生一丝一毫的进步。但是,如果老是拿着“放大镜”看待学生的点滴错误,甚至把小问题扩大化;对个性鲜明或是犯有点错误的学生,小批评天天有,作检查更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学生生活在“另类”环境中,渐渐习以为常,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难道说,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时,对教育者本人而言,也将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无可奈何,威信全失。这样的结果,只怕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但若换种心态,淡化过错,必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语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班主任,更不能仅凭个人的标准,任意对学生进行“修枝造型”。从而限制学生思维,制约其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违背了教育管理的差异性原则。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是一些个性鲜明的学生,睁只眼,闭只眼,只在失误之时帮助,关键之处指点。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事随所愿。这对我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了解,从而达到信任的程度。因此,谈话是一门教育教学的艺术,让我们每一位辛勤的班主任,用智慧与爱心努力耕耘,不断探索,使这一独特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败,永远散发幽幽清香。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发挥班干部的助手作用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