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科学计划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所属栏目: 科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6-03-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一种课程类型,提出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目前一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都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实践这门课程感到无从着手,为此,经过一年多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征求意见稿》,我们整理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为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主要就是前者的课程而言。

  由于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格局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受既定认知目标的制约,接受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以根深蒂固,要在各科中自如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作这新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对第二个维度“研究性学习方式

  ”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可依赖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因此,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化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参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doc
文件类型: .doc f4bf66d0d2959231d8fc8533c73f3927.doc (139.00 KB)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下一篇:科学说课评价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