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有效教研促教育质量提高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进步的有效途径和不竭动力。学校希望“以研促教、研教共同发展”,以实现教研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目标,下面就如何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谈几点自己肤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进步,这是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教研工作的开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角色的这是教研活动的功能,也是教研组织者具体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由于认识不到位,加上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的影响,认为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教研工作还是不如扎扎实实抓好“分数”,甚至认为教研工作只是学校装点门面的“面子货”,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提高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注意聆听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有研究者曾指出:“幼儿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这就是说,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2、 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3、充分结合教师的专业,教师的特长、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分层次组织教师参与感兴趣、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由于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他有专业、特长、教学风格、性格等方面有所不同,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在突出共性的时,要兼顾差异。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对不同的教师在兴趣、体验、收获上各不相同。例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课堂组织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将最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有的教师擅长于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在组织教研活动时,要认真分析教师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教师兴趣口味,让每位教师的才能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让他们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并充分体验教研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体现教研活动的高效性。

  4、学校领导既要做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者、管理者,也要做教研活动的有效参与者。作为一学校领导,不能只将教研活动挂在口头上,活动计划贴在墙面上,而应该把重视和亲自参与、有效参与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既要做优秀的教研工作管理者,又要做一名学者型、研究型的专家,在教研活动中,身先士率、率先垂范,力求成果,出特色成果,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说服教师积极、有效的参与教研活动。

  5、学校要适当的减轻教研骨干的课时量,让其在教研工作中充满责任感,由于教研工作需要教师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潜心的研究,全身心的参与。如果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教师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疲于应付教研活动,这样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才能让教师特别是教研骨干有精力、有责任、更加有热情地参与教研工作。

  二、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中,不要过分考虑开展次数的多少,关键要注重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实效性。例如,学校为了突出教研活动的次数,一学期或一学年里频繁的组织听、上示范课,然后再组织教师大规模的自评、众评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就算是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当然,本人并不否认这样的教研活动的效果性,但是我认为这种形式的活动太单调,效果也非常局限,上课时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往往华而不实,学生在重点、难点知识方面的学习深入不够,所以听课教师觉得新颖,上课教师觉得没底,学生学得模糊。另外,评课教师为了顾全授课教师的颜面,往往是大喝赞歌,很少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措施和意见。试想,这样的教研会活动能取得真正意义的实效吗?另外,由于形式、内容的单一,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需求,无法做到全员有效参与、人人提高。要做到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我想到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1、集体备课,同年级或同科次的科任教师对教学前后中遇到的问题,疑问进行及时、有效的探讨和交流。

  2、组织针对几个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预案设计竞赛。

  3、经常性组织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感悟,供教师间传阅。

  4、经常性开展分析教材活动。

  5、组织教师进行复习探讨。

  6、组织外出学习的教师开展学习汇报和结合所学上示范课。

  7、组织教师到有特色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

  8、邀请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到校内上示范课。

  9、请教育专家到校内做教学理论知识讲座和报告。

  10、对如何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进行专题讨论。

  三、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才有效

  教研活动不但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变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找准切入点,认真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教研活动的内容空洞化,形式单一化,不与校内教师在教学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的解决有效结合起来,那么教研活动只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学校的面子工程,教研活动就无法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实际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问题,难题,例如:《弟子规》教案的编写;如何将教师作为知识灌输的角色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如何将现代教学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难题,只有切实地关注这些问题,并把它们与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其活动的有效性。

  四、达成研究共识,并关注行为跟进

  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许多教研活动的小结往往是对过程的整理,却没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提高,没有去关注最后的共识。教研之中,大家要从浅显的道理出发,提升为指导教学行为的基本理念,再根据可能,将理念系统化为理论。这种认识的进步应该有一点,是一点,共识的形成与延伸是收获的重要方面。当然仅仅停留在认识是不够的,光说不练也未必是有效的教研,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教研的目的。

  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到教研活动的研究中,倡导用案例的方法研究教研活动的策划的思路。老师们既可以从一类活动入手,去总结这一类型教研活动的经验;也可以从一次活动入手,反思活动的得与失,讨论提高活动质量的方法和建议。案例的呈现形式也应特点纷呈,可以夹叙夹议,以议论分析为主;也可以叙议结合,以叙事介绍为主;也可以以教研活动实录的形式来展示。当然,我无意以一种模式统一所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的叙述形式,只要老师们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参与教研活动,认识教研活动,只要老师们重视教研活动中的收获与效率,就是教研有效性体现。

  总之,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要取得实效性,在组织前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开展中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教育活动,让全体教师人人都乐于参与,有效参与,活动后要达成共识,指导教学实践,力求每位教师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真正体现教研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合作集智促发展 导向评价为保障    下一篇:如何高效管理学籍档案工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