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改在我们乡推行已有几年,教师从外出学习、培训到模仿学习、研究创新、形成特色。但是我感觉新课改的进程还是很缓慢,同时感觉到我们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一、新课改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次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师资安排,还是设施配备,学校都向课改实施年级进行了倾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课改在农村小学仍步履艰难。具体表现在:

  1、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均衡。我们乡各年龄段教师都有,多数年青教师工作有热情,学历高,开展课程改革难度不大,但是中老年教师在新课改中就有些难度了。首先,是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其次,是知识结构不符合当前的形势。教学同一节课,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截然不同的,多数老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关注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多数教师没有深入挖掘课改内涵。茶余饭后,一说起课改,几乎每位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灵活运用“五基五防”。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棒、棒、棒,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走了极端。现在使用的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

  3、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形”,而忽视了“神”。

  一是课堂缺乏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而在农村小学,课堂上常常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小嘴巴,闭起来;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黑板。这种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思维的驱壳的教学行为,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课堂上追求表面的热闹,学生的探索只是“走过场”。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动手就体现了“探索”。一节课结束,教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然没有理解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三个纬度的目标不能有机结合,出现了轻视基础知识的现象。合作学习不是真正地来解决问题,更像一种表演,教师不能把握好师生双边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四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五是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经常有把“问答”当做“对话”。“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所问问题学生通常能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不能不对我们部分教师的创造性表示怀疑。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结果许多孩子都被鼓励坏了,而我们的一些教师自己却缺乏创意,这些教师是否学会了启发?

  4、把自主变成自流,不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这一切都还给了学生,那我们教师干什么?难怪部分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责任心不强的教师私下说:“新课程改革太好了,我们真正解放了。”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的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培训力度与密度,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1)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让理论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始终。在以前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在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学习的力度,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继续对新课标、新理念进行学习。要对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定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中层层推进。

  (2)进一步探索省时、高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课程改革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想提高教师素质,不能希望听一节专家报告、或接受一次培训就能够达到目标,关键是强化“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建设,吸收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案例,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的实际,制订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等形式,给教师一个范例,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推进人员流动, 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积极推动小学人员校际、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 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逐步解决小学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特别是边远和贫困地区小学合格教师短缺以及“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等问题。

  4、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农村小学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带头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切合实际,但为了让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稳妥、健康地发展下去,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县城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农村小学课改的教师交流机制。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现实性、实践性的特征,我们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让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教育教学机智的认识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