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抓住“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活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它必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到吃透知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这些基础上,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链接”,开展生动、具体的活动,从而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由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转化。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用好生成性资源,相机诱导,才会彰显课堂教学的精彩。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     设计动态教案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数学课堂的设计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首先出示复习题 12×3=引出17×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同学们计算时,我发现了许多种答案。看来学生真是没学懂,我需重点强调了。但转念一想:何不把这些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剖析呢!于是我把学生出现的几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17×3=31    17×3=51    17×3=321

师:你们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

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轻松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课堂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偏差”、“失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数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     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最真实的课堂。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要求学生统计该班学生对毽子、羽毛球、篮球这三项体育项目的喜爱人数,并进行了反馈:

 

项目

合计

毽子

羽毛球

篮球

人数

41

15

6

20

师:同学们,观察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喜欢篮球的人数最多,有20人;

生2:我发现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最少,只有6人……

师: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会怎样做?

生3:如果我是体育委员,我会从体育室拿出15个毽子,6只羽毛球,20个篮球给同学们玩。

师:你真是一个负责的好班委!

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只要拿一个篮球就够了。我看电视里篮球比赛是需要好多人参加,分成两组,所以1个篮球就够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为我们的孩子感到骄傲,20个也好,1个也罢,答案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而我们的教师正是这点燃火花的导火线。

三、     实现静态向动态、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转化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有意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动手自制圆柱,看谁做得精美。一时间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了起来,当教师叫停时,由于学生动作有快慢差异,结果做成的圆柱出现了有两个底面、只有一个底面和没有底面这三种情况。这时,我分别指名三种情况的学生展示其作品,在展示每种圆柱体时,让其余学生列举生活中对应的实物,学生兴趣盎然,联系实际说出了许多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为日后学习圆柱表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四、及时捕捉亮点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发挥教学机智,使“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精彩将不约而至。例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时,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学生最容易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把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划去,而不考虑“扩大的倍数是否相同”。为此,在新授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强调且出示竖式计算“2.25÷1.5”作为巩固题,并指名学生板演。我发现板演的学生先是把被除数“2.25”的小数点划去,再把除数的小数点划去,在5的后面添了一个0,接着演算的算式是225÷150=1.5,同学们都在大声叫错错错,我没有解释,而是用信任的目光示意板演的那位学生来解释。他说:“我把被除数2.25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也要扩大100倍,所以把1.5变成150。”同学们听了他的解释都认为合理,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创新做法,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中,学生学会了方法的择优,经过这样的探讨交流,学生就对这节课的算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作为教师只要具有资源意识,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有效细节, 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    下一篇: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