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育成才,先成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三个环节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陈雪琦

  摘  要:小学生德育备受社会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小学生德育的三个主要场所, 如何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和协调一致, 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不同的教育场所, 都能在小学生德育过程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当今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也是小学德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学校为重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做好小学的德育工作。要提高教师素质,上好德育课,抓好班级德育工作,加强学校的管理,创造好的育人环境。家长要做好与孩子的思想沟通。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每个人付出爱心,从身边做起。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 必须培养适宜, 才能发育滋长,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这关键是靠人的培养。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及周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不断追问自己, 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 如何实现德育的目标?在此,我们从三个环节来谈一谈。

  一、抓好学校德育是首要环节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知识传授的场所。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学校这个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怎样落实好学校德育工作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

  1.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师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有重大影响,很多小学生都会崇拜自己的老师,甚至会刻意去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当好榜样,当好指路人。当你要求孩子爱护清洁的时候,你就不能乱扔东西,并要首先搞好办公室卫生,不能让办公室成为学校里最脏、最乱的房间;当你要求孩子们遵守纪律时,你就不能上课时随意离开教室;当你要求孩子们对人要有礼貌时,你就不能随便说粗话,更不能拿孩子们出气。当好榜样仅是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主动去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利用“老师”这一特殊身份,很容易和孩子们沟通,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北京有位唐老师,她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她把自己的每位学生的生日都记下来。在学生生日那天,她会送去一张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下对学生的祝福和期望,有时还会委婉地指出不足。对学生来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能收到老师的贺卡是令他们很感动的事,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殷殷期望都感悟很深,对老师指出的不足也乐意接受。许多学生在收到贺卡后,将它挂在家里的墙壁上,甚至当成座佑铭来鼓励自己。许多家长看过贺卡后也更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了。因此,贺卡又成了家长和老师联系的纽带。我们许多正困惑于如何与学生沟通的老师,看到这件事后是不是有所启发呢?

  2.抓好课堂教育,注重教学方式

  课堂教育具有人员集中、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优点,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应当明确,德育课堂的作用是“传道”、“育人”,是“洗脑”的教育,应当有这门课独有的特点。我们要改进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模式,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德育课堂更丰富多彩、更引人入胜,让孩子们领悟更深,通过课堂,能真正明白一些事理,知道一些方法。

  比如,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的专题教育时,我在课堂上曾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以讲述“我最愉快或最难堪的做客经历”为题,让同学们发言。通过此活动很多同学都认识到:文明礼貌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要主动替别人着想??这些都是同学们发言归纳的。这种教学方式就比我一个人拿着书给同学们讲要好得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注意收集报纸上、电视上披露的一些热点、焦点事件、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们通过对这些事件、话题的关注,学会辨别真假、善恶,教会孩子们如何避免意外事故和不法伤害,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还要明白,德育工作不应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利,其他课程,尤其语文、科学等学科都应该注意在教学中结合德育工作要求,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人生观教育。

  3.抓好班级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娱乐等日常活动大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长期坚持在班上开展“争当优秀个人”的活动,并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每个学生以及老师都建立了参与这个活动的档案,每周一评,并在班级里建立了多个评比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竞争和协作并存的良好氛围。在尊重同学们自觉性的基础上,我们广泛开展了“互帮、互学、互教”的“三互”活动,将同学们三至五人分成一组(自由组合) ,从学习、纪律、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各个小组进行考评,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小组间互比高低、争创荣誉。同学们的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助人为乐的事迹不断涌现,小组的进步最终促进了班级全面进步。

  4.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创造温馨、安宁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校园秩序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就是要使学校的软、硬件都有很好的发展,并能形成组合优势。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搞好校园建设规划,保持校园的环境整洁、舒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有如沐春风的感受。第二,学校要组织好经常性的德育工作,如红领巾广播站、陈列室、升降国旗、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结合当地实际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时事报告会、社会实践等,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做好宣传工作。第三,学校管理层要主动和政府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小学生不受社会不法分子侵害。

  二、家长要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注重品德教育,不能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宝贵。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长都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许多家长关注的仍是《走向哈佛》、《高考状元自述》之类的题目。他们认为成才只有一个标记,那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样。孩子考好了,要什么就买什么,其他过错可以既往不咎。到后来,我们就培养出了许多只会埋头学习,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如何工作的“怪才”。许多家长为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可孩子们并不买他们的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说:一项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你认为父母对你的重视程度如何”时,有51%的孩子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够重视”, 32%的回答“比较重视”, 13%的回答“一般重视”,还有4%“说不清”。孩子们的这种抱怨主要是指父母在思想方面对自己不够重视。许多未成年人有这样的看法:父母对自己的物质方面的重视和满足程度都无话可说,可是恰恰在最重要的思想问题方面却忽视了。看来,我们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应该好好反省了。光有良好的愿望,不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是不能做到与孩子友好相处的,也不能知晓孩子的内心世界。另外,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加强必要的相互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动态, 才能更有效地防止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负面影响。问题学生开始出现不良品行时, 往往在学校向老师撒谎, 或者向家长撒谎。一次、两次在家庭、学校相互没有沟通的情况下撒谎成功, 加上思想不成熟, 不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情况下, 慢慢地就变得不诚实、不上进, 且常游离于家庭和学校的监护、教育之外,也就容易认同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如果家长和学校多沟通, 在出现这些问题苗头时就能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就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脱离正道, 也就能避免学生在不良品行发展到比较严重时而出现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束手无策的状况。

  三、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孩子们并不只是生活在家庭、学校这两个地方,在课余、假期,他们还会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大环境中,尽管他们接触的层面不多,涉足的范围有限,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受社会环境所影响,而且往往有很大影响,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甚至亲身实践。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无污染,至少是少污染的社会环境里,是非常必要的。

  净化社会环境不是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我做起。当你在街上随手扔掉香蕉皮的时候,当你为抄近路从车道隔离栏翻过去的时候,当你在街头和别人唾口大骂的时候??你是否觉察到旁边有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正好奇地盯着你?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能为改善周边环境做很多事情。

  德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看看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吧,他们就是我们的明天,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所做的一切,对孩子们健康成长有帮助吗?(3600字)

  参考文献:

  [1] 王广胜,对教育转型阶段小学生德育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4);

  [2] 莫汝金,以德为先  用心育人——结合小学生特点改进学校德育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6);

  [3] 曾亚辉, 当前学生道德评价的弊端[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5);

  [4] 张立民, 教育评价的问题及意义[J], 北京教育,(6);

  [5] 安瑞霞,教师视野中的小学德育课程[J],德育与心理[N],教育科学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下一篇:试论“新”、“老”板书的“取长补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