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之我见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吕芸

  我们学校一直有每周一课的活动,今早我们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课《动手做做看》,这课我曾上过,当周老师讲这篇课文时,我立马想到的就是我们探讨的课题“长文短教”,因为这课文对于小学低段来说属于比较长的一篇课文,这么一篇长的课文该怎么上?特别是该怎么把它上好?更是难上加难。在平时上课时一般我们会采取逐段讲解,面面俱到的方法。这虽然是一篇二年级的课文但可以引伸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讲解的思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尽管内容丰富,学生爱读,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觉得处理这类课文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教师要善于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要善于突出重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努力开拓思路;非重点内容则以读带讲,快节奏过去。这样不仅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我常采用的长文短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题目质疑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有些文章,看题目便知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纲,由此教师就可以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譬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和”字,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恨、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都是围绕这一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二、内容质疑法

  要做到长文短教,必须在设计问题上花大力气。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教师可以把作者思路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维质疑与作者的思路合拍,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相交织,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这就必须化难为易,围绕文章三大板块设计问题。

  第一板块以凡卡写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的一次延伸,所以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诉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

  接着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这些问题提出的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这一问题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

  “如果你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

  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地的评鉴赏析能力!到此,教学的第一板块结束。

  我用“凡卡在写信过程中还联想到什么?”这一问题导向第二板块的学习。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除了从凡卡的语言叙述和城乡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中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这一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使他们获得探究知识的乐趣。程度好的学生动动脑子可能会想到凡卡写信前后的心情,其他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到启示,进而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都充分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到此,教学第三板块结束。

  最后,把三大板块有机结合起来。“同学们,看着板书,联系刚才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三、重点突破法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故事先写了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突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境遇;接着写小女孩冷极了,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三段相比,小女孩擦火柴所看到的幻像这一段应确定为重点。这一段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借着火柴的亮光,她的眼前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像呢?因为她太冷、太饿、太痛苦了,她想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欢乐、得到家人的疼爱。然而这一切,她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她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讲解这一重点时,我把侧重点放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上。这样学生才能深入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才能了解小女孩之所以冻死街头的社会根源。

  四、边教边扶边放法

  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的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基本一致,如果教师平均使用力量,每段必讲,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教学显得平淡,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假如教 师集中精力指导学生学习一段,交给学法,效果会大不一样。如《再见了,亲人》前三段表现手法相似,都运用了感叹、事例、反问,教学重点可放在“告别大娘”这一段上。首先组织阅读,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其次,讨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感人的事,找出这些事例中最能突出大娘爱志愿军的词句,体会中朝人民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最后指导学生怀着对朝鲜大娘深深的敬意,带着激动、悲壮的感情朗读。

  在这一段精读的基础上归纳学法,指导学生自学“告别小金花”、“告别大嫂”这两段。如此举一反三,既减少了重复劳动,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采用以上教法,较长的文章一般可以在两课时内授完,学生对课文内容能够消化、吸收,有效地提高了长课文的教学效率。

  教书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教师需要这样的精神,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一权威文献中提出“教师是专业性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我们来关注话中的“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个短语。教师们要不断地翻教育书籍,经常写教育思考,“持续不断的研究”的意识要不断加强,并付诸行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堂师生互动 尽显动态画面    下一篇:浅淡小学口语交际的训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