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思维策略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7-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选题很重要。一个恰当的、有新意的选题,不仅能够反应研究者的科研功底,而且有利于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具有“邀请性”,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选题,既取决于研究者的相关知识储备、对研究动向的关注以及求新的研究态度,更得益于良好的选题思维策略。

  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现状来看,中小学教师缺乏思维策略意识,常采用“戴新帽子”的办法来选题。所谓“戴新帽子”的选题办法,是指以为只要写热点题目,运用新名词,就是有新意。这些追风求新的选题,不仅反映出研究者的无知盲从,更体现出研究者选题思维的僵化与贫乏。因此,良好的选题思维策略,对于中小学教师寻找真正有新意、有价值的科研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选题思维策略定义

  简单地说,选题思维策略就是研究者处理、加工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但凡研究,都有所研究的对象。但是只有研究对象,还不能构成研究的选题。明确研究对象只是选题的第一步,这一步仅仅设定了所要研究的领域,或研究的一个面或一个点。明确研究对象只能帮助研究者聚焦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是预感问题的研究方向,但还没有形成具体而清晰的研究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的选题就停留在这一步。他们往往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研究”、“合作学习研究”等论文写作题目,但提不出问题,这使得许多论文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缺少对研究对象进行精加工的选题思维策略。

  选题思维策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处理研究对象中的因素关系。思维特异性往往表现为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独特性。现实生活中,那些思维活跃的人,常常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方向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有新意、有价值的问题。科研选题也是如此。当研究对象或研究主题确定后,下一步就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研究对象或主题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有潜在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能的关系,明确研究进行的方向与路径。

  思维策略是研究者思考问题方式的具体表现,是个人心智水平的凝结。选题思维策略,既是教育研究者研究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活化研究者知识储备的催化剂和反映研究者“学术主见”的试金石。具有新意的选题能够体现研究者独到的、个性化的思维策略,而缺乏新意的选题则反映研究者拙劣的思维策略。虽然思维策略没有僵化的定规和程序,但它也不是完全虚无缥缈、无踪可寻,总结前人的选题思维策略类型,在模仿中创造,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选题思维策略也是可行的。

  二、选题思维策略的类型

  1.对立思维策略

  对立思维策略是教育研究者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具体化。它常常表现为,研究者有意站在现成的理论、权威的观点的对立面,从相反的方向怀疑它们的合理性,寻找反驳他们的突破口,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质疑。运用这种策略选取的题目,往往具有挑战性、颠覆性和火药味,也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2.逆向思维策略

  “逆向思维策略”中的“逆”是指方向上的回逆,如果我们一般的认识是由此及彼,那么逆向思维就应该是由彼及此。世界万物呈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状态。人们一般只看到 A 事物对 B 事物的作用,而忽视了 B事物对 A 事物的反作用。

  3.类比思维策略

  类比思维策略主要通过两类事物相互比较,发现异同,寻求有新意的研究主题。善于用这种策略来发现问题的人,在思维品质上,往往表现为较强的迁移性和概括性。他们善于发现表面上看来不甚相近的事物间的相似之处,能在较抽象的层次上对它们进行概括、比较,“横向求新”,从而为思想搭建桥梁。这要求研究者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4.聚类思维策略

  在教育科研选题中,研究者运用聚类思维策略,是为了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相关对象整合为一个研究类型,以整体类型为研究对象,探索类型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功能。这种思维策略要求研究者具有相当的抽象能力,能够从局部的、零碎的、经验性的研究对象中,抽象出它们共同的类型,以此统领所研究的对象。不善于把相关教育经验“串联”起来,这使得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能深入,缺乏提炼,流于表浅。运用聚类思维策略,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有效改进思维方式,使自己从具体的现象中超越出来,站在高一层次的平台上,俯视教学经验中的种种问题,并从根本上把握教育经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我校课改导学案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校长在领导课程设计与开发时应有的基本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