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案例教学”的操作方略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8-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学案例在新教材中数量多、比重大、作用强,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能转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突破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价值取向。案例教学的优越性从理论层面已得到全体同行的认可,无可厚非,但从操作层面上看,情况不尽理想,存在着诸多误区,应成为我们每位地理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一、引用教材中的案例并对其整合,从案例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多样化格局,在我们江苏省内高中地理就存在着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分析相同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借助的一个载体或者切入点,案例本身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是运用案例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学习“工业区位的选择”时,我利用教材中的案例“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采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区位分析能力。问题如下:(1)你知道鞍山工业基地的主要原料(煤和铁矿石)主要来自哪些地区?;(2)辽宁省是一个产煤大省,为什么该基地还要从外省大量运入煤炭?鞍山工业基地所需的煤主要通过那条铁路线进行运输?;(3)你能分析出鞍山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吗?该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4)为什么要在缺少资源的上海,布局一个大型的钢铁基地?阐述你的理由?;(5)如果运输成本很高,如果上海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缺乏科技研发力量,上海宝钢能否成为世界经济500强的现代化工业企业?;(6)上海是一个特大城市,宝钢的布局需要考虑哪些环境因素?;(7)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从市场、资源这两个区位因素考虑,你认为宝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探究“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时,我补充案例“首钢的搬迁”(如下)并与“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的案例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同学们从案例的发展变化中,动态地分析原因、掌握规律,提升能力:

  (1)从鞍钢到宝钢,你能否总结出钢铁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2)首钢目前的位置和搬迁后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导区位因素有什么变化?

  (3)首钢搬迁,耗资500亿,历时几年,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搬迁这么大的一个钢铁企业,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4)首钢搬迁后,北京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首钢搬迁给我们太仓的工业布局有什么启示?

  (5)从鞍钢到宝钢再到首钢,你能否发现钢铁工业的发展变化规律?

  【案例】首钢的搬迁(图略)

  新华网05年3月4日电: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准首钢搬迁计划,将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市区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计划投资500亿,于2010年前搬迁完毕,新首钢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利用国际矿产资源,但消耗的水资源将是现在全国平均消耗水平的三分之一,能源消耗将会比现在平均水平下降30%,而且排出的废弃物可以得到循环使用。首钢搬迁后,原址将建成研发中心、文化展览区域,配套商务区域。同时发展工业旅游,每年5月举办的月季园赏花会,吸引了数万名北京市民前来游园。搬迁后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还北京一片蓝天、绿地。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尽可能从学生的身边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生活化的地理。

  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精选的经典案例,示范性强,地域覆盖广,视野开阔,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首选教材案例,然后补充其它案例,但有时会遇到学生对教材案例背景比较生疏、区域地理知识薄弱,如果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庞杂的地理背景知识的学习,势必本末倒置,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冲淡了方法和原理的学习,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地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从这些案例出发,先突出阐明原理,再利用教材案例加以印证,这样能使学生驾轻就熟,从已知推出未知,从现象发现本质,并愉快地投入到对教材案例的分析中去。这样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把握教学节奏。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教材提供案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对我们江苏太仓的学生来说,启点过高,为此我首先补充两个太仓的案例(如下),“案例1: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案例2:世界跨国企业‘玖龙纸业’登陆太仓”(案例材料的获取有三种方式:教师直接提供、要求学生网上搜集、组织学生实地调查)。

  通过“案例1”让学生探究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应用“案例2”引导同学们分析工业分散和工业的地域联系,进而比较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研究完两个本土案例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教材案例“珠三角音响集聚”可谓水到渠成。

  【案例1】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图略)

  1991创办,先后投入40亿元,用于道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区内开发大道连通四方,沿江高速和苏昆太高速贯穿开发区东西南北,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海关、国检、工商、税务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已有美、英、德等国的著名跨国公司来区落户,如美国的耐克、特灵,英国的和路雪,德国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鱼,日本的太阳电器等,区内总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5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等工业项目为主的投资结构。其中,欧美企业约占40%,日韩企业约占40%,港台企业约占15%。

  【案例2】玖龙纸业登陆太仓(图略)

  玖龙纸业是美国大型包装用纸生产企业,中国制造基地设在广东东莞、江苏太仓。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位于太仓市港口开发区,东靠长江口、南邻上海、西望苏州,距昆山火车站三十八公里,距上海市中心四十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计年总产量將达五百万吨,包括十二条高档包裝用纸生产线、总裝机容量四百兆瓦的自备电站,以及一座可以停靠五万吨级货轮的自有码头。

  从学生的身边选取案例,启点低、学生兴趣浓。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潜能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不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联系的理解,巩固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注重知识的迁移,从典型的案例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实现由“教案例”向“用案例教”的转变。

  “教案例”,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案例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案例内容做细致地梳理,到位地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但也不越“雷池半步”,即所谓“以本为本”、“以案为案”。

  “用案例教”,则是依据课标,将教材中的案例作为学习的素材,同时用大量课外的案例、图表与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整合,实现三维发展目标。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案例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案例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他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案例内容全部掌握,而是试图通过案例要求学生自己悟出隐含其中的地理基本原理,体现“问题解决”特色。

  如“新工业区”,教材提供了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该案例的探究重点应是借鉴意大利的成功经验,实现我国新工业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教学过程如下:

  【多媒体投影1】画面展示欧洲地图,由同学找出意大利的位置后,画面再次闪现意大利图,由学生找出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分布位置。

  【多媒体投影2】画面展示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图,教师设问: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里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之后一跃成为新工业区,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多媒体投影3】展示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教师阐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先决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与国内经济的高度开放是保障;原料和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新工业区选择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轻工业。

  【知识迁移1】世界上有大批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很多,为什么有些地区没有发展起大规模的新工业区?……

  【知识迁移2】这对我国发展现代工业有什么借鉴意义?……

  【多媒体投影4】萨斯索罗小城介绍;萨斯索罗瓷砖生产的工艺流程;萨斯索罗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图,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展示的内容,分析萨斯索罗瓷砖工业的生产、销售、服务情况。

  【知识迁移3】这样的工业小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多媒体投影5】画面展示浙江温州主要的专业商品产销基地的分布图;江苏太仓乡镇企业分布图;太仓香塘集团生产流水线

  【案例拓展】香塘集团位于太仓市沙溪镇,前身为太仓市香塘鞋厂,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形成工业鞋(垫)、化纤、现代服务、生物制药等四大支柱产业。总资产24.78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产品远销日本,香港,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知识迁移4】意大利新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很有借鉴意义。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自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一大批新工业区发展起来。请同学们思考:江浙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知识迁移5】结合教材中的“浙江温州案例”思考,江浙乡镇企业的发展暴露出什么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案例学习方式力求多样化,可采用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从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

  案例教学的侧重点是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及应用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地理教材一般采用边叙边议的形式来描述一个完整的地理案例(如德国鲁尔区),这其中必然包含了某个地理区域本身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是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背景知识。怎样才能既突出原理教学而又较快地掌握这些背景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活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力求使案例教学形式多样化,这样做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总结、归纳,要求同学们从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

  “传统工业区”的教学,教材提供的案例是“德国鲁尔工业区”,探究鲁尔区兴盛的条件、衰落的原因、振兴的策略,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很好地解决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对此案例,我采用角色扮演法,课前2—3天,成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智囊团”,以“考察鲁尔区、振兴东北”为题,分四个考察大组:政府官员组(A组)、经济学家组(B组)、企业家组(C组)、环境保护组(D组)。每个考察大组的主要任务以导学学案的形式下发(如下)。

  A组:考察19世纪中叶鲁尔区兴盛的原因,并对比分析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B组:考察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经济衰落的原因,通过与东北老工业区的对比,分析东北老工业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C组:借鉴鲁尔区20世纪60年代整治措施,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D组:通过考察鲁尔区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状况,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环境治理措施。

  为了使角色扮演活动有序、有效,我将每个考察大组下分两个考察小组(考察任务相同),这样做使考察小组之间有了竞争,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小组内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同时要求同学们根据考察任务自愿分组,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对同学们的分组进行调控。分组完成后,要求同学们按考察小组从报刊杂志、网上搜集有关“鲁尔工业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图像资料。

  为创设情境,我在教室的四周墙壁上张贴欧洲地图、德国鲁尔区图、中国地图、中国东北区域图、同学们搜集来的各处图像资料,多媒体循环播放鲁尔区、东北工业区的景观图片……,这样能使同学们快速进入所扮演的角色中去。

  各组的汇报可谓精彩纷呈,现部分摘录如下

  ……我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具政策的优势……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存在,我们B组研究后认为,由于国情不同,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企业多,体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岗工人多,就业问题突出。我们从网上了解到,鞍钢和宝钢生产规模差不多,但鞍钢的职工是50万,而宝钢只有职工2万;(2)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老化、资金不足、技术落后;(3)一些资源(如辽中南工业区的煤炭)面临枯竭、水资源严重不足,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们C1组以辽宁的阜阳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阜阳是因煤而兴的城市,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起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阜阳煤炭资源的枯竭,阜阳必须步入经济转型之路,我们讨论后认为,阜阳的发展方向有5个:(1)阜阳可以像鲁尔区学习开发工业旅游;(2)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型企业;(3)利用当地下岗工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4)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5)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同学们请看:(展示画报上莱茵河治理前后的图片资料)这是20世纪70年代被污染的莱茵河,鱼类几乎全部消失,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国际臭水沟”,我们D1组探究后认为:莱茵河的严重污染与德国鲁尔区有关,同学们请看教材P49“德国鲁尔工业区图”,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利珀河流过鲁尔区,而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这些工业部门为传统的重工业,耗水量大,排放的污水多,这些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结果造成了莱茵河的严重污染……

  我们D2组考察了鲁尔区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状况,为了治理鲁尔区被污染的环境,德国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片(鲁尔区大气污染整治前后图片),整治前的鲁尔区,由于发电厂、钢铁厂大量排放废气,天是灰蒙蒙的,再看整治后,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我们的辽中南由于重化工业的长期发展,现已成为污染源集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地区,水源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德国人能把污染那么严重的鲁尔区治理成风景如画,相信我们的辽中南经过治理也一定会出现蓝天碧水!,如何治理?我们有以下几点措施……

  这样的模拟考察、合作探究、角色扮演,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通过鲁尔区的案例研究,吸取可以用于东北老基地的改造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鲁尔区、东北老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认识,提炼出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使同学们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成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析互联网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