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9-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一个人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甚至形成初步的审美观、人生观都意义重大。可是,语文老师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都不够重视语文,因为它千头万绪,耗时耗力,成绩提高却不明显,甚至有这样的话: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美仑美奂的语言艺术竟沦落至斯,不能不让人思考:使语文重获学生喜爱,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效的关键节点在哪里?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溯本求源:确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找到有效途径

  中学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正是语文课程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那就是:我们的教学既要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体系;又要面对在知识上需要教导,在情感上需要培养,在思想上需要磨砺,在审美情趣上需要引导的学生群体,并且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语文老师——作一个语言文化的领路人,同时也是一个心灵之窗的开启者。如果我们进入不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就无法把真正的语文交给学生。

  如何才能把真正的语文世界打开?怎样让自己的学生在我所钟爱、所欣赏、所沉醉的语文面前睁开他们的眼睛,发现语言本身具有的美,甚至与数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视?如果我们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也许会有所发现:我们最难忘记的老师是那些发现了我们的优点,懂得我们的心思、肯定过我们,在乎过我,与我们有过和别人没有的交流的老师,是那些有个性、有情趣和我们一样有点小“坏”的老师。我们记住了他们,才发现他们讲的东西越来越有趣,然后我们就想学好,想让他们发现并记住我们?这就是关键所在。课堂并不只是三尺讲台,只有延伸至生活所在之处,才能吸引学生,这也是语文本身丰富博大的特点所需要的。调动人的因素,借助生活的五彩斑斓,反而是通向语文世界的便捷之路。

  在我的教学中,就比较重视看似和课本无关的人格因素、生活因素,结果我的学生们喜爱阅读、喜欢讨论。他们会推荐好书给我,会主动把周记本写得干净整洁。只为了享受对他们文字那些独特的评语。成长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他们都会用文字呈现给我,希望与我分享。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备课不再需要冥思苦想,我们互相期待每堂课中的惊喜。甚至初三累得不行时,他们会说:上一堂作文课吧,太累了。于是那一天,我们放下练习,合上书本,安静地享受一堂语言的盛宴,心满意足。当然,这样深爱语文的学生,成绩总是优秀的。考题如何变化,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自己喜欢的语言文字而已。

  看似遥不可及的语文课程目标,在师生全身心的投入中渐入佳境。在某个角度,语文与生活是等同的,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懂得,还要善于利用。

  二、耐心播种:以学有所获为每堂课的目标,最终收获高质量

  通常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主要原因在于对知识过分细致入微的追求,从而破坏了语言与文本的整体美。其次是源于对学生特点的把握过于简单化,导致教学缺乏个性。虽然课堂设计流程清晰,板书设计异常美观,但学生抄笔记毫无心得,忙里偷闲想心事,最终毫无心得,这样的教学,正如“马二先生逛西湖”,师生各行其是,既无益于提高成绩,也无益于生成能力。

  其实,古人早就说过“开卷有益”,而怎样才能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每天有所收获呢?我认为教学效果的预期目标,应该定为:每个学生某个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成功,有一点新的知识与能力生成就是我们教育他的新契机。一扇门在他眼前开启或是重新关上,在于我们是否接受他的需要与认知,利用他的要求顺势将他领入语言的范围,不求千人一面,但求“开卷有益”。

  其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也不必面面俱到,笔者认为,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即便能获得一个知识点,生成一个小小的能力便是成功。这样累计每周、每期至整个初中三年,学生的进步不言而喻。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又有内在联系,适用于各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就是善于物尽其用。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它对大自然的生动描绘,作者内在情感的抒发,修辞和词语的运用,以及与文章结构相呼应的热爱之情,还有它的特别适合朗诵等特点,都可以让我们语文老师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此一来,语文课在每个小目标的指引下,会以海纳百川的效应,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一条康庄大道。这也是教育“因材施教”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三、建立平台:教师是对话的领路人

  课堂不应当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谈话能力技巧来说,非常容易流于散漫、苍白、肤浅、被动,此时,教师的角色就至关重要,他必须是一个引领者、开启者、推动者、总结者。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一般采用的是辅助推动的方法教学。首先,扫清基本的字词障碍后,除了写作背景,我不再讲解。此时我会让课堂乱上一阵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尽可能地表现诵读,表演给周围同学听。而我则进行巡视,不是审视,而是以观众的姿态欣赏。老师的介入,更加刺激同学努力准确地去诵读,尽兴的朗读与表演,促进了对文章的理解。随后让课堂静下来,进入严谨的文言翻译,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让他们讲给同桌听,我只定大规则。同桌之间探讨,互相补充完善,此举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既节约了大量时间记笔记,又免去了翻参考书,诸多知识在这个较难完成的活动中变成能力。这再一次验证了增加一点适当的难度,是可以刺激学习者的兴趣的。第三个环节中,我带领学生进入与文本的对话,设置问题,给出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情感和思想,然后再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公输》一课时,我们这个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孩子的班级,就用英语、普通话和汉语分别为我们再现了一幕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精彩辩论,令全班同学在欢笑中收获甚多。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精彩活动中所学到的,胜过我们的讲述多矣。

  另外,在我的课上,从未断过课前三分钟的每日一练。虽然最开始时有点尴尬,来自乡村的孩子们总是很勉强地这样开头:我讲个故事。结束时总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讲故事的人低着头,听故事的人忍不住东张西望,我的点评也是小心翼翼。可是,有一天情形就变了:活泼、雅致、抒情,许多同学充分利用这3分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新近对生活的发现,每一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大家,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期待。丑小鸭慢慢变成了白天鹅,学生们开始沐浴在语言和思想的光辉中,变得圣洁起来。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话就这样完成了苦口婆心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关注与肯定:把优点变成进步的阶梯

  教育者都清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肯定的作用也非常奇妙。无论是在课堂上、作业批阅中,还是生活中,老师恰当好处的赞美,如锦上添花,为孩子平添许多信心,鼓励他们做得更好。如果我们夸一个孩子表述准确,用词到位,一般情况下,他在这方面会越做越好。

  我的课堂上,曾发现一个彝族小姑娘为了用好一个词,把作文本涂抹得一团糟,她把一个“耳朵里”改成“耳中”又改成“耳边”,这种对词语细微差别的体味让我发现了她的进步,及时的肯定使她信心大增,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成了一个优生。当然肯定的方式除了表扬,还有认同,感动与共鸣,以下几例可作参考:

  其一:一个转学生性格内向,家庭矛盾让她郁郁寡欢,她写一篇文章叫《哭泣的向日葵》,我这样给她下评语:“十六岁,花一般的年华,正如旭日下扬起的向日葵的脸,那样灿烂、明媚!女孩,向一切忧伤说再见吧,我喜欢你在阳光下奔跑的样子”。后来这个孩子成了我们班的纪律委员,经常开导同学。

  其二:下雪天,一个孩子写她去打电话回家,可电话亭挤满了人,她只好耐心地等待。此过程中她听到同学们对家人的牵挂,此时上课了,她只好返回教室,可内心很快乐。我的评语:“读完文章,我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还看到密不透缝的人间真情。有你这样的女儿,我突然好羡慕你的父母。”

  诸如此类的评语,并没有说缺点,却对文章的优点大肆肯定,“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恰当的发现与肯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每一次作业本一发下去,我的学生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偷偷翻看评语,然后无比满足地等待下一次作文。老师与他们笔下的交流,就是深层次的对话。

  五、彰显个性:以真实的自我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为老师,在博大的语文世界面前,我们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观望者,所以为了引导好学生,我们必须和学生一起学习文本,一起欣赏生活。

  经常和学生分享阅读体会,表现一下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学生一起体味生活之类,是我常做的:比如来一次小小的远足,看日落时分,白鹭飞翔在青山前湖水边;三月去看梨花;周末来一次野餐;欣赏春游时拍下的花朵一般的少年照片。

  生活以他美丽的姿态呈现在孩子面前,美好的语言描绘如此强烈地拨弄他们少年的心弦,那些唐诗宋词就会不再苍白。

  除此而外,语文老师要多读书,课堂才会生动。有时学生对背诵课文有畏难情绪时,我会秀一秀自己的背功,学生崇拜之余精神大振,这就是老师个人魅力效应了。有时我和学生交流自己最近在读什么收,他们中流行的,我也一定会找来阅读,这令学生折服,觉得老师无书不知,自然也对老师的读物感兴趣了。同时,我和学生总是写同步作文,和他们作文友,比作师生让我们彼此更舒服,随时想和我比一比,也让他们用更多的劲在语文上。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当我们改变了观念,语文以更活泼多变的形式出现时,它不仅不难,而且还会成为一种享受;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将语文本身的美还给了课堂,还给了语文。

  凉山民族中学  彭迎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彝区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析反思性思维与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