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教学问题的设计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11-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无论是传统课堂模式还是新课改模式,问题的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文本或者材料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产生思考,最终获得知识或者能力的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在新课改模式中,教学问题的设计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才能符合课改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做到形神兼备。

  本人认为,新课改中的教学问题依照提出的时机可分为:自主学习问题,小组交流问题,复习反馈问题。

  一、            自主学习问题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导学案编制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编制课文或专题知识导学案之时,首先就要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如:学情如何?课文内涵为何?教学目的是什么?重难点在哪里?等等。虽然这些问题不会出现在学案上,然而只有在这些问题的界定下,教师才能开始学案的编制,兼顾众多教学思考的因素,才可以编制出符合学情的,关注文本的,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学案,才可以体现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接下来,教师就必须设计出恰当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于课文或者专题展开思考,展开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其实也有问题设计,只是大多数问题提出要么来自备课本,显得突兀呆滞,要么来自课堂,显得随机任意,因此启发效果较差。课改初期,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提升,导学案纳入学习环节,但也出现过大量的学案作业化现象,教师唯恐遗漏了文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无论深浅,一概编写到学案中,导致学生负担加重,学习兴趣减低,对课改非常抵触,而一篇课文从学案的完成到学习结果的展示,花费较长的时间,使得学习效率低下。

  新课改中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首先要做到精简化,用有包含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更多的思考。例如:高二上期语文选修课本中《陶庵梦忆序》一文,汇聚作者张岱一生波澜起伏和家国沧桑巨变,情感婉曲,意蕴深厚,学生是难以体会把握的。因此,在编制导学案时,我针对全文仅仅设计了两个问题:1.本文作为一篇书序,如何体现书序的作用?2.本文典故应用较多,请收集文中出现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全文,用一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文体特点,思考文本内容和情感,在阅读中发现,作为一篇书序,所涉及到的作者情况、写作缘由、编写体例、作者情感等,最终明白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而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则在于创作手法的研讨,也是全文性的,包含信息量较多的问题。

  其次,要做到层次性,让问题的提出次序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或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阅读进程。例如《项脊轩志》一文,古人曾经评价该文写一间屋,抒两种情,怀三个人。所以在学案中,可以如下设计问题:1.通过本文,归有光向我们展现了一间怎样的项脊轩?2.文中有一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来并结合全文分析如何体现这样的情感?3.作者写项脊轩的目的仅仅是写一座书斋吗?他的终极意图在哪里?以上三个问题,在设计意图上就是要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的阅读文本,在字里行间筛选收集信息,品味文章内在情韵,深入作者思绪,感受散文中的人情之美。

  第三,要做到思维导向性。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与他的语文积淀紧密相关,但又不局限于此。虽然古人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但也不只是强调“读万卷”之多,更要关注“读破”。从问题的分类来看,有些问题是促使学生积累,有些问题是促使学生思考。前者比较常见,但是后者却颇为寥落。因此,通过设计出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思维的方法,积累思维的经验,这是新课改中问题设计最为重要的主旨。例如《阿房宫赋》一文,在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一座怎样的宫殿?同时,让这个问题出现两次,第一次在学案开始,第二次在学案结尾。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常见,我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相关答案:雄伟、壮丽、豪华、奢侈等等。但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完成全文自主学习之后再一次出现时,学生就会进一步展开思考,将思维的层级由信息筛选归纳,上升到主题情感的把握,从而得到阿房宫还可以是一座血泪之宫、亡国之宫、兴衰之宫、史鉴之宫。到了这一步,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涵就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二、小组交流问题小组交流问题的设计是新课改变革精神的体现。新课改工作实施到现在,全国各地涌现出很多形式的课改模式,但无论是哪一种课改,都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一精神。因此很多学校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选择了小组交流的课堂形式。

  一般而言,在小组交流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法预设,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习对象,而且交流在学生小组内开展,看起来教师不需要规划和参与。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的组内交流活动精心规划,设计出有侧重的,有针对性的,符合学情的问题,才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学习《阿房宫赋》一文,作为一篇文赋,作者文辞华美,描绘生动,音韵和谐,但也给学生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一些语句的翻译需要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才可以完成,那么教师可以设计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对“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一句,该翻译成什么?怎样翻译出来的?总结组内摸索出来的翻译方法。由此可以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关注翻译技巧,促使学生积累有实效的翻译经验。又如:《陶庵梦忆序》一文,学生在组内交流分析作者情感之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张岱在文中说“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他为什么要忏悔啊?

  小组交流问题的设计,要以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多角度思考为目的,要让学生的交流发展为辩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提升。

  三、复习反馈问题学生的复习反馈问题主要出现在对课文学习的结束阶段或是练习检测阶段中。这一类问题的来源一是源自教师的引导,即通过问题去促使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发现其中的得失,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可以借鉴的教训;二是源自于学生自我学习反思,属于较高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掌握到一定学习技能和学习思维的表现。

  对教师而言,复习反馈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总结性,是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因此,在编制学月检测试卷之时,试卷上的问题应该与之前的学习内容有关联。例如:高二上期语文半期考试试题编写之时,在教学进度上,组内基本完成诗歌单元和文言单元,诗歌单元内容为唐诗,我们就可以将这一方面的内容体现在诗歌鉴赏考点之外的其他考点中,将这一主题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设计中,比如可以在文言考点中引入唐代诗人传记,在现代文考点中引入后人评价唐诗的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运用考点中设计扩展诗句。

  这一阶段问题设计可以遵循较为固定的思路,例如在学生写作成绩分析之时可以用如下问题进行指导:1.找出试卷上自己的优势考点,为什么可以得到理想分数?2.找出试卷上自己的薄弱考点,为什么会失去得分?3.自己该如何巩固优势?如何弥补过失?4.自己下一次检测的理想分数定位是多少?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要注重问题设计,精心设计出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思维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收获到知识,也提高了能力,让学生能够逐渐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答,那样,自主学习的课改模式就真正实现了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高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现代化电教手段在语文“生本课堂”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