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6-11-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泸县四中历史组  周朝贵【内容提要】   当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四川省进行着,然而现实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上课满堂灌和重点知识强化的现象,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这严重地悖离了新课程实施的初衷。本文主要通过笔者自己在泸县2012年历史优质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教学实践,现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进行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生主体性   策略【正  文】

  现今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四川省进行着,高中历史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以时间先后顺序、按通史的模块把古今中外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我在泸县2012年历史优质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教学实践,现就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初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上相对独立,对彼此间的教材缺乏了解;再加上当前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特别刚从高考一线下来的历史教师,还习惯于原来上课满堂灌和重点知识强化的策略。可以说,高中历史教师的自身不足严重束缚了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的效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1、教师观念的转变目前,高中历史课堂中“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历史教师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客体。而四川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所以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随时代潮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示范者。只有这样,历史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新课程理念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在本堂课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我的自身教学观念做了以下调整:

  第一:做到以问带学,学生活动时间多于老师讲述时间。通过三个“合作探究”、一个“课外延伸”深化认识、一段诗歌“仰望星空”升华主题、一个总结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总体上学生活动时间占本节课的四分之二,老师讲解占四分之一,习题所占近四分之一。并且所有的知识结论不是教师生搬硬套的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的设问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来的。

  第二:问题具有发散性、启迪性。很多历史课堂上,老师设置的是无效问题或者是答案唯一性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九一八事件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等等,这样的问题毫无启迪作用的。我在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子目中,先播放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提问:“在这段视频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会回答:“有工人、学生、农民等在愉快地游行”、他们举着“中国人民站长起来了”的标语,举着红旗等。我这时提示到:“红旗上面有什么符号?”,“镰刀、锤子”。我又问“它们象征着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新生政权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使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的结论。

  第三:教师应大胆放手学生,不要怕“失控”。此“失控”不是说纪律的失控,而是指知识的失控。如在“课外延伸”中“假如你是人大代表,面对社会现实,你对政治文明建设有何感悟?”,许多学生说到:“现行教育体制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取消早晚自习”“现在国家应当取消高考”、“学西方的学得三不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我则引导学生: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素质教育,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但仍需要时间来完善,这说明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来完善等。

  第四:课堂中学生主体性不仅是形式上的活跃更主要是思维上的活跃。高中历史教学已经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表演了,而是需要的是思维的碰撞、知识点的交融、结构的完善。如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没有什么描述,只是打出了当时56个民族中的四个代表、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五个省级自治区等图片,后来又打出了俄罗斯“车臣罪恶”的图片,再打出各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和《爱我中华》的歌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特点,又对比了俄罗斯存在的民族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一:课前发放《导学提纲》,展开预习。在本堂课前的晚上,我将本节的《导学提纲》发给学生,叫他们对比教材,填写导纲,提前预习。学生在每次课前预习的时候既能够整合本节的知识,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梳理教材、形成知识体系,还能提前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达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主体性学习的目的。

  第二:对比教材、导纲,通过幻灯片,课中自我学习。本堂课中,我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设置为:学生对比教材和导纲,展示本节的结构和体系,然后通过幻灯片突出这个知识点,接下来通过文字材料、地图等,加上我的精心设问,让学生合作探究来深化认识。比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首先建构法律依据、标志、低位、意义的知识结构;然后然后通过幻灯片,合作探究中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得出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课后作业,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精心设计了较新的问题让学生温习知识、升华主题,如:“假设你是一名人大代表,面对社会现实,你对当今政治文明建设有何感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节内容分时,结合了当前实际,得出认识:“民主政治的借鉴与完善;民主与时代潮流结合;民主与国情结合,体现出了多样性;民主进程不会一番风顺”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    下一篇:试探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