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浅议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而广汉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之一——数学益智游戏,更巧妙地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从课外请进课堂。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操作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初步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集趣味和思维训练于一体,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本期中段数学益智游戏班训练的内容有“扑克牌中的数学知识”“对称轴的运用”“找规律”“估计费用”“排列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方阵排队问题”“乘法算筹的步骤和原理”“乘船问题”“还原问题”“搭配问题”等等。

  实践活动中,小组操作、合作探究效果较好,孩子们互相帮助,勇于质疑和思考求证,积极地探讨交流,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正在养成。许多学生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后,能较清晰地阐述思维过程或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有余力的孩子充当小老师,更锻炼了其讲解和组织能力。游戏中充分看出孩子们积极投入,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点点滴滴,作为一线数学教师,体验不同的方式来上数学课,内心颇有感触。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数学游戏操作很好的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最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生活又认识社会。

  一、游戏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巧设游戏利用学生好玩又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教学“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时。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它们都是直直的,不可度量,没法比较长短等。这一系列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何让抽象、枯燥的知识吸引学生呢?老师设计了“金箍棒,变变变”的游戏。巧借西游记中孩子们感兴趣的人物孙悟空以及他变化多端的金箍棒作诱饵,让学生分组游戏,组员分别说出:想让金箍棒变成什么物件?(比如变短、变小,如绣花针、铅笔,打狗棒……变长、变高,如旗杆、烟囱、铁轨、不断长高、穿过高山、穿过云霄。或者只向一端变长,变长、再变长,从地球伸向遥远的星空……)。全组成员根据提示闭眼想象,用手势或动作表示自己的理解。教师再配以有趣的动画演示,形象的谜语竞猜等,学生始终被愉快的气氛所陶冶、所感染,在游戏中乐不知疲,不厌其烦,很容易理解了直线、射线的特征。

  二、游戏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游戏活动进行自主操作,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时,教师创设逛游乐园的情景,让学生先看看各种游乐项目的视频录像,然后听口令做游戏,用手势身体模拟自己正在玩滑梯、转转盘、蹦蹦床等动作,从而感受平移与旋转两种运动,产生了研究这两种运动的极大兴趣。教师把树叶、蜻蜓、蝴蝶、飞机、天平等对称图案带入课堂;把歪脸、袖长不同的衣服等不对称图像也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实物情景中,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强烈对比,从而产生了研究对称的浓厚兴趣,进行主动学习。

  三、游戏操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好动、好强、好奇、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思索”,趣中“练习”,乐中“积累”,学习过程定会是其乐融融,学完之后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情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大胆、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和交流。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例如:在教学“多种方案,解决乘车、坐船”的问题时,由于方案多样,列表格统计需推算记录的项目很多。(乘车种类及数量,各类车型所坐人数,租用各类车所需费用,再对比出哪种方案刚好坐满又划算,哪种方案符合实际生活,用途广泛等)。许多学生单听老师讲解,用笔记录都快烦死,哪有耐性去独自整理完整,更别说细细分析和比较。为了攻下这一难关,老师课前根据班级人数设计了一个乘坐大船、小船过河的游戏。同学们按要求来到操场,领取老师事先准备的大小垫子当船。然后分组合作,开始设计游戏方案。大伙儿讨论热烈,有的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许多人用笔在纸上画草图。不一会儿,众多方案浮出水面,望着孩子们脸上欣喜的神情,老师也迫不及待地让全班同学依次演示各种游戏方案。孩子们亲身体验各种不同的过河方式,自然而然对比出哪种方案符合题意又划算。最优方案勿庸置疑,全体同学达成共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人人参与,情绪高涨,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探究、体验、交流。不但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合作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时也在愉快的气氛中玩乐,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四、游戏操作激励学生创新

  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一定的情景能够诱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充满激情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认识到“数学本质”,领会到“数学思想”。进而举一反三,在思想的碰撞中,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老师有意识要把课堂布置成一个直观、生动的节日舞台。黑板上彩旗、彩花、气球、着装漂亮的小朋友图案,无一不显露出一定的排列规律。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来帮忙接着贴图片。这时老师说明游戏要求:小朋友要先观察规律,再猜一猜,猜对了,说清楚理由,老师就奖励给他对应的图片,他就能上台来装饰漂亮的舞台。小朋友们个个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地观察起黑板上的各种图案,不一会,小手便纷纷举起来,急先恐后地来汇报自己的发现。整个活动过程无需老师讲解,孩子们便已领会所学知识。学会找规律后,老师再次让学生自主游戏,用喜欢的图形,创造一幅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并摆出来。当孩子们个个喜滋滋地把作品贴上黑板时,你不得不赞叹,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游戏操作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

  因此,课堂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愉快思考的场地,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在玩乐中学,从而感到“数学好玩。”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时,学生对5个长度单位概念混淆、简单的单位间换算都出错较多,更别说去发展步测、手测、目测等估测能力。教学中,老师设计“量一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组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借用米尺、卷尺、皮尺、直尺等各种测量工具,对校园内的事物进行自由测量(小到图钉,橡皮擦,身体的各部分,长到跑道,两幢楼之间的距离等等),感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适当进行点拨。活动总结时,老师先让各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方法,让全班交流、探讨、评价。在师生共评中,规范测量方法以及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身临其境,亲身体了会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长度。加深了自己对5种长度概念的理解,明白了它们在生活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恰当运用游戏操作辅助数学教学,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巧妙设计,灵活运用。通过游戏,让学生双手动起来,思维展开来,想象丰富起来,创新潜能发挥出来,让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多角度、多层次研读教材    下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