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切实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道理就在此,由此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朗读方面下工夫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大纲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据此,把朗读训练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正确的朗读。这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朗读要做到正确,首先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二、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要做到流利的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的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视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的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三、传神的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

  训练朗读的方法主要有:(一)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录音带。组织学生听规范的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可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模仿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二)可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用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感情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四)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课文朗读大赛”、“诗歌朗诵会”、“读书读报活动”“故事大王比赛”,班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朗读习惯,对朗读兴趣也越来越浓。

  朗读训练中教师应做到:(一)正确示范: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力求语音准确、富有感情。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教师应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教师全文范读可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至于以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跟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如:1、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2、再想想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语?3、听老师读这篇课文的结尾,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二)、明确目标,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掌握朗读技巧 。课堂上既要发挥范读的作用,更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为了避免学生泛读走过场,要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朗读,以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提出“读”的具体目标:1、初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正确地读,正音正字,理解字词,感知整体。2、细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进行明义性的朗读,以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作者怎样写的目的。3、精读课文,这一层次侧重表情朗读,从研究文章的精华之处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进入情境,介入角色,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山中访友》为例,可以提出这样的朗读要求:1、细声轻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找出正确读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朗声通读全文,读懂词、句、段,看作者拜访了山中的哪些朋友,这些朋友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就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精读课文,摘录文质兼美的文段反复读,看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朗读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具体的目标使学生读有方向,走有路子,达到阅读要求。学生的朗读技巧也在多层次“读”的训练中自然形成与,得到提高。(三)提示难点: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如何断句等。(四)读后评议。朗读指导要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有评议。评议可教师评也可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评议即要充分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应提示改进的方法,实现更有意识的练好朗读,培养语感。

  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训练的前提下求得质量。为此,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文,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师生朗读活动,使读、议、点拨、讲析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让学生从实感经验到理性上把握好什么是最好的朗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引导学生发掘古诗词的美    下一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