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教师帮着学生读题,一读他就会做,学生自己读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变得刻不容缓了。那么如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读题的能力呢?

1、教师或学生带读。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碰到读题困难,有识字上的障碍,也有理解上的困难。怎么办?我觉得在学生读题有困难时,带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如何带呢?很简单。做法是:教师领着读,也可以找学生领着读。

2、让学生独立阅读。

从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的习惯、并逐步过渡到默读,养成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读题碰到困难,教师不轻易出手相帮,而是鼓励学生再读一遍,甚至是两遍、三遍,直至读懂。开始,这些学生感到难读而且累,但随着一次次反复阅读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读题的信心倍增。在老师“再读一遍试试”的鼓励声中,学生反复阅读直到读懂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

3、推敲着读。

在读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画出关键字、词或句。理解问题中的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对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细读,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小红有12朵红花,比小明多2朵,小明有多少朵红花?学生通过反复细读,读清“到底是谁多、谁少”这个问题。画出“比小明多2朵”这一关键句,重点细读,理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图文互读。

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文字是抽象难懂的,但如果让它们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话,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明显提高。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中,大量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情景。结合教材,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解题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景图,并将其完整地板书。

如:

师:同学们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师板书) 

生:我看到票价: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师板书)

生:用20元钱买票够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整地板书: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然后,老师要求学生读题:“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让要求学生看图再说一次题:“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看着文字再读一遍。

学生解题后,再由他们各自选择,结合文字或是情景图说说解题思路。

这样,通过提炼图意形成文字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学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图文间的相互转化。图文互读,学生不仅能将直观形象的数学情景抽象为数学语言,而且也能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直观的数学情景,达到“读图现文”,“读文现图”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

5、边读题边画图。

边读题边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画图是最简单有效的直观手法,在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单元,教会学生学会把文字转化成为几何图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决题意,辅助学生解决问题。

6、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清楚、理明白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好铺垫,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读题,并且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每做一道题,或讲一道题,都先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再来解决。正所谓:习惯成自然。从始到终地一贯要求学生,让学生慢慢养成读题的好习惯。

读题是小学生低年级审题要求的第一步,也是最直接的一步。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审题,我们先要教会学生是如何去审题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读题,让学生做好读题这一步。同时,在读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感,为后段的认真审题,做好准备。学生先要能把一道题顺利地读过去,才能走进数学问题的世界,才有信心去理解数学问题,才能思考解决的方法,再到正确地解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课堂总结同样精彩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