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更精彩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我们期待着生成的出现与发展,然而生成只是教学现象而不是教学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意外生成,既不能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也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回避,如何激发学生的有效生成,如何捕捉并合理利用这些有效生成,这才是当前最值得我们思考、探究和凾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一课,在学生已掌握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以下一组习题进行巩固。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6和54 6和1224和36 18和63反馈时,发现有少数学生做错。在了解他们做错的原因时,一生抢着说:“××说,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太麻烦,只要把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笑。教师及时制止,并请××具体介绍一下想法。他涨红着脸说:“从36和54、6和12、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中,我发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8、6、12,正好分别是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差。所以,我在求18和63的最大公约数时,直接用63减去18,结果却错了。”这一番解释,使教师突然想起了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他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叫做辗转相除法。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提议,为他这种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的精神而鼓掌。”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备课时,教师尽管会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背景出发进行精心预设,但不可否认,不同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探究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上述案例中,揭示的是学生真实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不但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可以用辗转相除法。尽管辗转相除法不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想法也仅是辗转相除法的萌芽,但这一片断的真正价值在于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的过程。学生这一思维震撼了教师,而教师也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异想天开”,引申出其他方法,使课堂别有“洞天”!

  摆正地位,奠定基础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生成,何来创新?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摆正地位,转换角色,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精心预设,激发生成精彩的生成常常以精彩的预设为前提。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长期以来,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准备充分了,教师才会激发优质的动态生成。

  留有余地,保证生成“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移用于教学就是要留有余地。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每个时间段里的教学不必安排得过于紧凑,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它们能从容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质疑、解疑、理解、体会。课堂生成往往来自学生灵动的思维,而充分的自主学习又是活跃思维的有效保障,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客观保障。所以,若求实效,必须“留白”。

  策略机变,取舍生成有了动态生成,是否就能成为一堂好课呢?方向、价值的不同,势必造成课堂生成存在正负两面。正面的课堂生成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负面的生成则远离文本,随心所欲、毫无目的。为此,在课堂生成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目标的调控,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答案往往会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甚至是南辕北辙。但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珍视并合理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不但能促进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

  善待意外,促使生成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数学课堂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有的教师还是担心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插曲,生怕自己处理不好,下不了台,也担心它会使整个教学流程失去应有的严谨和流畅。于是,就对学生的“意外”,轻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重则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这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不明智的做法。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要善待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学生的每一次思维颤动,也许,它会让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因此,教师应有渴望“意外”产生的开放心态,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给以深层次的关注,要用自己的敏感,努力去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习资源,要及时地把资源分类处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得以生成和推进。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文本,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又要超越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闪烁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呈现精彩,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讨论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