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质疑问难 深悟释然——对阅读教学中质疑的再认识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自读感悟,重视学生的多元体验。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顾此失彼,只重视朗读、感悟和积累,恰好又忽视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变成了“一读到底。”课堂上很难见到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实际上,“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感悟教学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仍然必不可少。

  质疑是一种典型的主动性学习,如果教师采用此策略,可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很难驾驭课堂,导致教学失去了目标,失去了节奏,该感悟的没有感悟,该积累的没有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悟才可能一切释然。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质疑问难需要注意什么?质疑与感悟的关系如何处理呢?

  一、质疑问难贵有“方”

  1、引导好学生质疑的方向。(1)限制学生提问的数量。(一堂课一般控制在8个以内)(2)不提假问题(自己知道的反而当作问题提出);不提简单问题(书中一找就知道的,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a、从课题展开质疑。这是授课伊始常采用的质疑方法,教师一般会引导: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围绕课题就可质疑出三个探究性的问题:a、小艇什么样子的?b、小艇有什么作用?c、驾驶小艇的船夫技术怎样?

  b、从课文主要内容展开质疑。比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明确了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的感悟”这一内容后,就可围绕主要内容展开质疑:a、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反应?b、成年后,“我”从这两种评价中为什么感到很幸运?c、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认识到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又是为什么?

  c、从文章的中心句、疑难处等关键的地方质疑。比如《珍珠鸟》一文,教学时就可以直奔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进行质疑:a、“美好的境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结合课文的描写来谈谈吗?b、“信赖”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信赖?

  二、质疑问难,重视含金量。

  质疑问难,一方面是老师的“自我设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质疑”。但就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而言,质疑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除了有回答问题的义务之外,更有问的权利,学生会问方能体现出学生的思考,善问方能体现出学生的智慧。我们要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质疑”,从而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此教师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告诉他们哪些问题书上并无答案,哪些问题研究意义不大,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教师要做出判断,进行提炼,善于发现学生的质疑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在的、隐含的联系,把质疑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葡萄沟》一文的教学就可以采取三个“紧扣”引导学生质疑,提炼出以下三个问题。(1)紧扣课题:葡萄沟在哪里?课文说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紧扣内容: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葡萄沟的葡萄多的?(3)紧扣中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样紧扣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讨论、理解感悟有的放矢,目标达成度也就高了。

  三、质疑感悟,处好关系。

  教师首先要保证教学中有充分的时间质疑,其次要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读书是质疑与感悟的基础。最核心的是一定要明确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答案的呈现。要把问题当作诱饵,引导学生去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感情、意境等等。因此在解疑时,要以“疑”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解疑边感悟。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确保科学适度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就可以围绕课文最后一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这对父与子了不起?从而以这一核心问题贯穿全文的自读感悟。其教学模式就是:“初读·感知→质疑·精读→解疑·感悟”。当然,学生的感悟,并非都要由质疑来激发,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悟,而质疑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上,比如教学《惊弓之鸟》,待学生完全读懂了课文,感悟到了寓意后,又可以这样质疑:“是谁害死了这只鸟?从那只鸟身上你能吸取什么教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进入了一个深度感悟的空间,因此又有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自读→感悟→质疑→深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感悟和质疑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如何从学生真实阅读的情境和起点出发来生成教学思路,是对每个语文老师的一种智慧的考量,一种魄力的挑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播撒绿色的种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