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巧借多媒体,古诗轻松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古诗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古诗的教学中,抓住这“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在普遍缺乏对古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足够认识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

  一、借助多媒体,架桥引渡古诗不同于儿歌,学生一读即懂。他们对学习古诗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变畏学为乐学了。《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要想提高阅读古诗的实效,就得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教学时,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动画片,让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故事,领悟“牵牛织女渡河桥”的来由,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继而出示织女的资料,一步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的原因及盛况,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精美的动画,不仅让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有了了解,而且对这首古诗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学习古诗起到了架桥引渡的作用。

  二、走进多媒体,解词释义古诗,由于其语言的高度凝练,学生凭借其诵读是很难达到对其义的理解。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的词句,把词句还原成图片,图画与诗句相比对,在仔细的观察中,在细细地品读中,达到对诗句的轻松理解。结合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对于这两句诗的理解,如果仅仅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这样的理解方式是肤浅的,是表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引导孩子们仔细朗读这两句诗,然后引导走进多媒体。“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这一景象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借助多媒体,把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孩子的面前,达到了对古诗情感的理解。

  三、巧用多媒体,升华理解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引导孩子们回忆交流,然后多媒体出示思乡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延伸至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媒体出示: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栗,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妙用多媒体,延伸诗情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借助多媒体,孩子们看到儿童奔走追赶蝴蝶的情景,蝴蝶飞入菜花再也寻它不着。看着这一动画片,孩子们余兴未尽。趁此时机,引导孩子们我们也来创作诗。请你结合画面,展开想象,接着往下编写诗句。孩子们分成小组,纷纷行动起来,同时为你的诗句再配上插图。让学生补充诗句,续写古诗,并配上图画,这样就达到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目的,而且作诗赋画,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乡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实施    下一篇:例谈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四原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