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对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从中国传统教育的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的课堂教育模式,到当今国内大量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所体现出的课堂教学实践走向,例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中学的“336自主学习模式”,无不强调学生的学,也无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这些模式都体现了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会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但其也有不少弊端,例如,预习时间过长,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学生的能力有限,自主学习不能解决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课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执教者是王廷波老师,王老师讲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抓住“笑”,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笑中推测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没有精美的辅助课件,也没有哗众取宠的各种表演。老师从文本入手, 伏“、” 滚“、”喷“来反复推敲隐含着的黛玉、宝玉、湘云、刘姥姥、王熙凤等等人物的个性。老师特别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中描写人物的其它句子,从不同视角谈各自的看法。虽然学生接连上了两节语文课,但却意犹未尽,一点都不觉得累,学得相当轻松,精彩的回答也赢得了听课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教语文,是这堂课的真实写照。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我想,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当前最应该做的。何谓”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让我们像王老师一样,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强化语言文字的教学,使语文课程尽快”回家“吧!

  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未来社会需要情知和谐、统一,高度发展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关注”成人“与”成才“的和谐。但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在应试教育的刺激下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革新教学策略,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因此建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当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营造和谐课堂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营造和谐语文课堂──以学生为本,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改实验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被许多教师实践,但现实的情况是,三种学习方式被大部分老师热热闹闹地形式化,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教师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形中削弱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的主人,也就不能够主动去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因势利导,积极地满足、迎合和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就不能够去关注合作的有效、探究的价值,切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如,有个老师执教《莫高窟》,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老师归纳成两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①课文写了莫高窟哪几处景物 ? ②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 于是学生四人一组开始在书上划答案。这种合作讨论值得商榷,两个问题都太过肤浅,学生直接从书上就能找出答案,没有思考的价值,更不要说讨论了 ? 教师”导“得肤浅,学生则思之不深,自主、合作、探究只能是浅层次上的形式。学生的质疑应是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提出问题,生生、师生在讨论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课堂中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参与互动,在相互感染、相互交融中建构知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能完全抛弃。在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只能是初步的,探究的内容是相对简单,是需要教师组织、帮助、引导的,不适于经常使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才是我们的目的。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不到的、不准的、不深的,而且需要现在要知、要懂的,就要现在讲明白,好的讲解同样具有启发,同样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二、营造和谐语文课堂──信赖学生,让师生对话充满民主与自信新课程理念强调的师生”对话“绝不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价值的思考,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敢说。一位老师教学《牛郎织女》一课,因为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老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之后,按阅读提示思考问题并汇报”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赞扬了什么,鞭挞了什么?“ 老师非常信赖学生,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没有将自己或教参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学生的汇报亦各异,甚而有的学生说: ”织女太自私了,她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三个人的痛苦之上,使牛郎失去妻子,孩子失去妈妈。如果她遵守天规,就不会这样。“虽然孩子的回答反映了价值观取向的偏差,还需要老师耐心引导,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如果没有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为基础,那么在课堂上,我们绝对听不到学生异样的声音。总之,和谐课堂的核心是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交流,还有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我国古代教育就有”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等主张,确是”民主性精华“思想,而这些都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信赖的基础之上。

  三、营造和谐语文课堂──依学而教,实现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活动,而两种活动相互影响,达成共同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教法,与学生形成导与被导的关系,因此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性。反过来教师要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教法必须以学法为依据,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学法又制约着教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法与学法的目标指向同一认知过程,完成同一个任务。教法与学法的时间和空间及评价标准是一致的。这种教法与学法的同一性决定了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只有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法“转化成”学法“,才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这是创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

  总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教师应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驾驭课堂,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疑“”惑“来”导“。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指导工作,也是教师营造和谐语文课堂的主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由模仿教学到反思教学的转变    下一篇:课堂观察下学生的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