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三步走知出入探问题”读写思联动精读习惯培养的一般性程式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是普高生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普高生的阅读和生活中一般人的阅读本质相同,却又有很大的差异,普高生的阅读主要是接受教育,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因此可以说普高生的阅读较之于一般人的阅读功利性更强,指向性更专,要求也更高,训练色彩更浓。当前我们都在搞课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无效、低效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而语文学习中的精读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来看,学校的学习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学习,这样,高中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特别是精读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最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疏于读书,懒于读书,读书“不求甚解”甚至是猎奇大有人在,不改变这种现状,定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最主要的一个标志是应试能力的强弱。学生的精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就能提高。其一是精读有利于鉴赏的能力自然而然的提高;其二是精读有利于汲取阅读材料的养分,为我作文所用;其三是久而久之学生能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自能提高,可谓一石三鸟。

  课文的精读,是对课文的细读、深读;是对课文的体味、鉴赏;是对课文进行的有创见、有个性的品评欣赏。普高生的知情意行已经发展到一个综合性的较高水平,而他们所接触的阅读材料往往也是比较深层次的,要真正做到在一定的时间内非常精准的去解读某个文本,如果知识单方面的心智活动参与往往是不行的,读写思联动就成了普高生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也成了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进行培养的好习惯。

  笔者在自身的长期实践摸索中,提出培养“三步走知出入探问题”的读、写、思联动精读习惯培养的一般性程式,其精要是以三步走为主程,以探问题为主线,以成习惯为主心。并且初步探究、总结出一般性的操作程式如下:

  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第一步:走近文本探究写什么的习惯通过让学生提要钩玄、不求甚解、扫除障碍初步接近文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生成并探究这篇文本主要写什么的问题,通过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旨,以达文本解读的初级目的。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尽量读熟文本,形成对文本整体把握。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提出:“读书须将本文熟读,字字咀嚼令有味。理会不得处,且宜深思。”朱熹主张:“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直至成诵方可。

  读熟,就是要读准字音,不漏一字,不添一字,反复吟诵,并细细揣摩字形、词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和语句的抑扬顿挫以及语气的轻重缓急。读熟了,“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清代散文家刘大槐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章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只有通过反复诵读,细细玩味,才能慢慢领会文章的气势、节奏、神韵、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等文,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体会辞赋、骈文讲究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体会到文的气势,诗的韵律。

  读熟重点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的习惯。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第二步:走进文本探究有什么、怎么写的习惯通过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筛选整合信息、分析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生成并探究这篇文本主要有什么、怎么写的问题,通过探究,把握文本的内容要点的充实和结构技巧的精妙,以达文本解读的高级目的。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的精细化、准确化的深解文本。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养成学生精思的好习惯。

  精思,是在读熟的基础上,动脑思考,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如词语的修饰、笔墨的详略、结构的安排、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如《滕王阁序》中用典、比喻较多,只有精思,方能体会其在文中的含义。学生只有在读、思、问答训练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精思,还要手脑结合,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符号圈出重点字词,划出重点名段。交给学生精思形式①旁批②点评③考证④考核。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摘抄摘录②做卡片③提要钩玄④写读后感。

  精思重点要养成学生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第三步:走出文本探究学什么、用什么的习惯通过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联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生成并探究这篇文本主要学什么、用什么的问题,通过探究,读懂自我,提高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作文,学会应用,以达文本解读的终极目的。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尽量领悟文本,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由人及己的习惯。要在文本当中找到自己今后可以学习,可以模仿,可以应用的精华,进行含蕴咀嚼。还要养成读后书面表达表达的习惯,习惯写读书笔记、摘录。抄录精彩词语和名段,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意见。如有些学生对苏轼《石钟山记》中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产生疑问,以逆向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写成周记,这就是深一层次的精思。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网络交往中的专项留言、主题发帖,材料整理分类、归纳、收集等都是很好的训练方式。还要养成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律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下一篇:寻找创作灵感 探索创新之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