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背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等。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无论是科学研究,社会生产还是政治经济事务,合作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润滑剂。对于今天中国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学校课堂教学采取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面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早在19世纪初,美国的学者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已成为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③(美国威廉?格拉塞)是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优点显而易见:它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取缔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启发式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它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增进友谊;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助于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助于形成学生亲社会的行为。④

  从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被广泛推广,我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优化这种方式,让它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最初的困惑、抵触到现在的积极学习、探索、优化,正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无论在形式、实质上都有别于传统教学,课堂不再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更多的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更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深入我们的教学之中,被愈来愈多的老师所接受。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业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是否有效也成为评价一堂公开课比赛课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但是,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介入,总要在一番磨合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土壤。我们在听课活动中不难发现,不少的课堂教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⑤

  (一)班级人数较多,不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

  我就职的学校属农村乡镇学校,班级人数最少也在四十几人,13年的教育工作中还曾教过81人的一个班,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大量的作业批改上,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这样比较容易分组并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

  (二)合作时间不够,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刚提倡合作学习方式时,很多老师也包括我在内,首先在认识上就认为它就是小组讨论,所能做的就是在一节课里挤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合作”假象,是“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在我参加我市区片教研和公开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授课教师将合作的任务下达后,学生马上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可没过几分钟,学生才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老师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拍手叫“停”了,学生的讨论被迫停止。试想一下,这样的讨论有实效吗?当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上课宝贵的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三)合作题目难易把握不当,合作无实效

  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的教师为展现合作学习这道亮丽的风景,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合理的合作题目,学生有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铺垫,加之教师的激励语言,学生的合作欲望将得到激发,通过合作他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题目太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题目设计得太难,有的甚至在学生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情况下设计一些合作学习,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是好,即使通过合作也无法解决。久而久之,他们的合作欲望也在无声无息中被扼杀。

  (四)合作学习小组组建随意,学生参与不均衡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让前后位四人一组自然组合,结果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出现了有的个别优生一个人在那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其他学困生参与性、主动性欠缺,只有当听众的份,全班交流时发言的往往是优生,一张口便是:“我是怎样想得。”“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学生仍然是“我怎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样”;有的小组合作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秩序混乱有时还影响其他小组的讨论;有的小组学习活动组织不起来,因为没有人能充当组织者,出现了各自为政,埋头做自己作业的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合作学习不能落到实处,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与同学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通过合作讨论,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以便学习的广泛迁移。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们在应用的时候难免会走弯路,出现一些误区,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怎样通过学习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最大的功率。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笔者认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精选内容,把握讨论的时机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而且小组合作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展。要精心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作为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难点、疑点或兴奋点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交流的欲望,激起合作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学习的难点、疑点或兴奋点处组织合作学习,帮组学生指向合作的积极心理态势。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释放出来,在交流中产生互动,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充分了解学生,使学生会合作

  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否则在实施小组学习时,有些小组会开展得很顺利,有些小组则不能展开小组学习,造成教学失败的不利后果。教师要力求避免有些学生不合作,不配合小组讨论的现象。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或者是有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可能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教师要使成员间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要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要计效个人的利益得失,要以小组利益为重,要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始终保持团结,这样才能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四)评级科学 ,激励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既要提成绩好的学生也要提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既要提结果,更要提过程。比如开始是怎样的,个人持有不同观点,怎样就观点不同而争辩,最后如何形成统一意见。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定小组成绩,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体精神。为了使评价公平合理,对同一问题应由各组成绩相当的同学回答,避免组间竞争,应评比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结果带来学生对教师的异议。

  (五)减少班级人数,编制适当的组数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班的人数不能太多,一个班在50人左右、每组约6人,分为7~8组较为适宜,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参与并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小组人数太多,有些学生会没有学习的压力,在学习讨论中没有责任感,不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得唱主角的总是那一两个学生,从而达不到合作的目的,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此外,教师也不便于管理各小组,不利于小组的辅导和各小组成绩的考查。

  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怎样获得有效的数据,通过比较研究来验证学生在学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实质性的进展等。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校本培训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扶助贫困生教育的基本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