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家校互动中家长主体地位的培养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环境 ,虽然二者各自的功能和角色不同 ,但是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 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 ,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这就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可能。家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 ,是家校合作和共享资源的前提。家校互动教育与以往教育界所提倡的 “有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强调的是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只是一个配合者 ,当学校需要时 ,家长配合开展活动 ,当学校未提出需要时 ,家长认为与自己无关 ,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学校老师水平差。家长的被动性使个体面对的环境出现不协调音符 ,假如家长同教师唱反调的话 ,孩子就更加不知所措了。

  (一) 当前我国家校互动教育中家长现状的分析

  1、家长对互动认识不到位

  家校互动 ,家是放在前面的 ,这说明家庭在整个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好的家校关系 ,家长是关键。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构建。但是 ,家长的这种主体性、主动性 ,在实际操作中 ,却是很难发挥的。

  我们的家长往往较少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职责。在家长的观念里,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学校教育是主体和主导地位,家庭只是在物质和生活上起到配合作用。在家校互动事,家长总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样的水平上,认为自己只是学校教育的被动者,家长放弃了自己的参与权、教育权、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 ”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 ,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这个文件已经较明确地表示,家长也要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与学校教育联合起来。

  2、家长的素质亟待提高

  岳瑛在《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中谈到:对家校合作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的个人特征。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对于教育子女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或者娇惯或者粗暴,或者严厉或者溺爱;对于家校合作,更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认识,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学校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或者认为自己的水平太差,不知道如何与老师交流。素质较高的家长,懂得家校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如何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因而,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开展中去;素质较低的家长往往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实施都有一定困难,更缺乏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家长的素质成为了影响家校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学校主唱,家长配角,家校互动方式单一

  家校互动教育是家长与学校两者互动的过程 ,既有学校对家长的教育和沟通 ,也应该包括家长对学校事务的主动了解和参与。但许多学校在理解协同教育时时往往是以学校为本位 ,强调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配合 ;在同家长进行沟通时无论是采取的方式如印发教育资料、召开家长会或约见后进生家长 ,还是希望达到的效果始终注重学校对家长的单方面的影响 ;在信息传播手段上仍然以学生传话 ,开家长会等传统手段为主。而家校协同教育强调的是家长对学校的主动了解 ,学校要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授 ,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渠道 ,让家长及时了解、主动参与学校事务 ,家长协同教育的积极性就不会得到真正发挥。

  4、家校互动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机构组成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虽然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常规的家校互动教育机构 ,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 ,但往往流于形式。如本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 ,几位家长担任副校长。但现实中校长由于事务繁忙根本没有很多时间关注家长学校 ,家长们也仅是挂名而已。承担管理职务的家长是否能够真正代表大部分家长的共同意愿 ,这样的家长学校对于普通家长来讲有没有吸引力和权威性呢 ?有关研究证明 ,处于参与程度最深、影响最广的决策阶层的家长往往受到性别、地位、经济状况的制约。社会地位高、经济状况好的家长会更有机会进入决策层。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家长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只有少数家长参与决策 ,使得大部分普通家长对学校产生误会。不仅如此 ,由于家长及家长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 ,部分家长在参与学校事务过程中 ,往往只为自己的子女争取利益 ,甚至为了不同利益还有派别之分。

  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 ,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 ,以求使教育效果实现最优化。家校互动教育主要强调通过家庭与学校两个力量促进教育最优化的整体教育效果的协同教育模式。因此,在家校互动教育中,家长主体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家校互动中家长主体性的培养

  1、家长革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在我国 ,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 ,对家长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认识 ,缺乏自身在学校教育中的正确角色定位。而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开展 ,为此 ,家长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家庭 (长 )来说 ,首先 ,需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摒弃以往那种单纯配合、被动的局面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 ,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为此 ,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如经常的”校访“,积极参与家长会,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在老师的允许范围内,参与班级的一些教学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提高学校活动的吸引力,家长由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

  学校在开展家长活动时 ,一定要先调查家长的需求 ,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 ,根据每个家长的不同需要 ,安排活动,因为家长是否乐意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学校开展的活动是否有吸引力 ,也就是说 ,家长是否能够得到所期盼的信息。其次 ,学校要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认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 ,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来加以贯彻 ,并为此提供条件和便利 ,在必要的时候 ,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加以规范和约束。所以 ,学校为了与家庭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应尽量将合作的细则具体化 ,将宏观的变成可以操作的。如将要实现的教育目标 ,活动的具体内容 ,求助于家长的具体帮助内容等等。

  3、开展培训,拉近距离,提高素质

  (1)举办家长学校 ,开展培训,内容集中 ,贴近家长,培训方式多样,提高实效。可以请家长代表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与学校沟通的体验 ,发挥主流家长的引领作用 ;还可以请学生当场表达他们对爸爸妈妈们说的心里话 ,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孩子。要注意运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 消除他们的抵触和茫然心理。

  (2)举办 ”教学开放日 “活动 ,让家长参与教学 课堂面对面让家长进入课堂 ,观摩参与课堂教学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教学活动。可以全天候的 ,也可以只参与某一学科某一课时。即可以是单纯听听课 ,也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入学习流程 ,参与互动。家长参与课堂 ,特别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 ,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

  (3)交流面对面,举办三方座谈活动 ,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一起面对面交流、讨论学习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坦诚的交换看法 ,交流心得。座谈可以就新课改中的某一现象深入讨论 ,也可以随意而谈 ,不拘细节 ,只求实在、生动、实效。这种座谈交流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并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 ,体现对他们的平等与尊重 ,有助于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4、加强沟通,多种互动促进家长的积极性

  (1)教师进入学生家庭 ,要有效利用学生的家庭环境 ,和家长交流家教意见 ,提出改进办法。特别要帮助家长发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实际的错误做法 ,引导家长以开放的心态、正确的价观和科学的教育行为指导孩子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充分利用校讯通交流教育工作 ;既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 ,也可以向家长发送孩子的获奖情况、有关通知等。大家既可以在网上即时讨论问题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访谈 (视频聊天 ),也可以留言回复 ,深入讨论。这种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 利于家长有效利用校园网资源 ,能极大地帮助家长树立新课程理念 ,提高家教水平。

  (3)互访一方面指教师的家访 ,也包含家长到学校的”校访 “。教师要勤家访 ,同时更要鼓励家长勤 ”校访 “ ,这种互访可以是随机性的 ,随到随访 ,互通情况 ,也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情况进行的特定性访问。平时性互访使家校之间的感情得到联络。

  为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行 ,学校就要转变角色观念 ,以一先应有明确的目标 ,即把家长培养成为孩种积极的态度推动相关活动的进行 ,使家校合作的价值得子的合格的家庭教师以及作为学校教育的以全面体现。营造家校合作顺利实施的良好学校氛围良好的学校氛围是家校合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美国教育协会的研究表明 ,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家长参与的态度是影响双方合作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对家长参与持何种态度与学校中家校合作的氛围有直接的关系。对此 ,学校应”创造接纳与兼容的学校文化氛围“ ,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使家长们都能感受到学校对自身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视 ,从而达到良好的家校互动双赢的局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型研究型班主任与科研的关系    下一篇:深化校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