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电教媒体运用有效性例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育是雕刻心灵的艺术,是智能的开掘、精神的陶冶和文化的熏陶。教育不是为满足人们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而是重要使命的实践。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不仅要有善良的动机和满腔的热情,更应该有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题记

  电化教学以形、声、光、色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就接受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凭借声音、形象等信息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电化教学作为信息时代教育的一个标志,已越来越受课堂的重视。

  然而,我们不难看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美丽”,把电教媒体当作新课堂的标签,认为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才能证明自己掌握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把自己的课堂用电教媒体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用电教媒体代替了老师应该的讲解和板书,课堂看似充满了现代化的色彩,好像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是,这种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实在是不敢苟同。

  因此,我们要加强电教媒体使用的实效性,科学运用电教媒体,避免标签化,那么,要提高电教媒体使用的有效性,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用

  有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一课时,由于对制作课件不是很在行,费尽周折,终于把课文插图扫描下来,制成了幻灯片,在课堂上出示并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啊?(旨在引入新课)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导入,这位老师却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制作了这张幻灯片。其实,只需要叫学生观察自己课本上的这幅插图,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劳神劳力呢?可谓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所以,这样的电教媒体不仅不适用,而且还无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真是何苦来哉啊!

  一堂课该不该用电教媒体,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如果是学生常见的,耳熟能详的,就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制作课件,只需调动学生记忆库里的已有记忆就行。但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里的一些知识知之甚少,甚至难得一见,就得通过媒体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尽管文中对海底世界的生物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学生对海底世界很陌生,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和学生的凭空想象,学生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没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就无法从一篇知识性、艺术性很高的课文中获取知识。这时,电教媒体这个“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五光十色的海水、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形态各异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壳……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兴奋不已,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会不自觉地进入奇妙的“海底世界”,兴奋地遨游在其中,并乐此不疲,自然就会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一年级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北京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收集各种关于北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增加对祖国首都的了解。又比如,教学三年级《月球之谜》一课时,就应该收集一些关于月球甚至其它星球的一些资料,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甚至整个宇宙的兴趣。

  所以,电教媒体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使用价值,要避免刻意的整合,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工具。

  二、适时

  某教师在上一年级课文《四季》时,他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 ,然后讲解课文,最后才把关于四季景色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她的目的是想以此巩固学生对四季的认识,但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只要抓住教学时机,出示电教媒体,就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是上面的课文教学,就应该一边理解课文一边适时地展示当时相关季节的课件,例如在认识春天时,教师把春草、小鸟、花儿等展示给学生;在认识夏天时,教师把青蛙、荷叶等夏天的景物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认识秋天时,把谷穗、落叶、枫叶等展示给学生;又比如在认识冬天时,就把雪花展示给学生。再结合课文的相关段落进行学习,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景物和季节对号入座,图文结合,相得益彰。由此可见,教师只要把握住了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肯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是低年级课文,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上有困难,在教学“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一小节时,在讲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依赖于种子上的小毛”这一句话时,课件演示就应该粉墨登场了。屏幕上出现几株美丽的蒲公英,一阵微风吹过,一颗蒲公英种子飞扬出去,随即种子放大,蓬蓬松松的毛儿清晰可见,又一阵微风吹来,蒲公英种子随着悠扬的音乐一颗一颗出发,重点词“纷纷出发”在屏幕上出现。学生看得如痴如醉,理解这段课文是轻而易举的,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动态,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适量

  有的教师把电教媒体当做新课堂的装饰品,花了很大功夫,设计了很多课件,不管该用还是不该用,有用还是没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股脑儿地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电教媒体几乎充斥了整个课堂,教师忙得不亦悦乎,学生也看得眼花缭乱。

  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诚然,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动画,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但是,电教媒体用得太对,无疑会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还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某教师在上某节语文课时,光是幻灯片就用了大概二十几张,还有一些动画、音乐等,计算一下,他展示媒体的时间大概就用了21分钟,占了整个课堂52%的时间。语文教学,对文本的感知是重点,电教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感知文本,这一节课,老师和学生都忙着欣赏媒体,对文本的感知却很少,轻重倒置,舍本逐末,达不到教学目标,虽然这位老师的业务工作精神值得嘉奖,但其教学效果却不敢恭维。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想用再多的电教媒体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也得适当经过科学地筛选,选择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适量的媒体,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某教师在讲解三年级《翠鸟》一文时,只用了一个动画,先展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然后又用慢动作播放了一遍,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把一只色彩明丽、敏捷机灵的翠鸟活脱脱地展示了出来,学生也感受到了翠鸟羽毛的美丽和动作的敏捷,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只要我们科学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做到:适用、适时、适量,相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如虎添翼、如鱼得水的!正如有人所说:“教育是雕刻心灵的艺术,是智能的开掘、精神的陶冶和文化的熏陶。教育不是为满足人们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而是重要使命的实践。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不仅要有善良的动机和满腔的热情,更应该有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下一篇:解读《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