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过去的九义大纲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点仍然放在图形的性质,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新《标准》理念下的教材,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儿童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儿童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儿童在自己的现实活动中,如玩各种积木或玩具,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与经验。只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能力用语言表述他们的发现。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例如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设计成一堂室外课,和学生一起画一幅面向东方的学校平面图,带回教室一起研究,在认识了四个方向后,再把我们的平面图设计成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规范的示意图。这样就把生活经验“做”成了数学知识,应该更扎实,更有用。

  2.鼓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

  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地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而不是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操作是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动手做,手脑并用,在做中体验,做中思考,这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认识角”这一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操作训练题,如:“你能用3根小棒搭出2个直角吗?能搭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吗?能答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吗?能搭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吗?3根小棒能搭出三个什么样的角?……”使学生在边操作中边思考,建立空间观念,而且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索几乎都与交流合作密不可分。 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交流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动手、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3、帮助学生在想像和联想中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能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依赖于空间感知,常常和观察、实验等活动结合起来,是一种有依据的想象。

  正是借助于空间想像,小学生才能在平面图上“看出”立体图形,才能理解点、线、面以及无限等概念。例如:在用切拼法推导圆面积公式时,需要想象“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与长方形”,从而借助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得出圆面积公式。

  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探究中的一种有价值的获得,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对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终身有益。

  以上三个方面的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综合运用的。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只是基本的线索,教师就要在理解新教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设计成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的教学活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创设愉悦情境 激发学生活力    下一篇:谈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