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未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研究工作报告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育手段,融入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大大加快了教育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德育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了大容量、快速、便捷、高效、形象、生动、捕捉信息、存储资源等优势,是传统的德育手段不可比拟的。实践中,如何能将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到德育活动中,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最大的能动性,为开展未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形成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我校开展研究的《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研究》(后确定为《城市中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于2006年8月31日被中央电教馆同意立项为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专项课题。我校作为中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德育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基础很好,有比较丰富的教改实验经验,具备了开展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课题研究的软硬件资源。申报课题时我校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突出学校特点,将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有效结合,以少年军校为载体来确立课题研究对象和任务,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来探索解决城市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如何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活动,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尝到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酸甜苦辣,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国家级课题荣誉下沉甸甸的压力和种种困惑。随着课题的不断推广深入,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我校形成了体系化的管理、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一系列具备推广性的理论和操作经验。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随着社会的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亦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标志着21世纪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信息技术运用改变和影响着现代教育发展的效率、规模和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育手段,融入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大大加快了教育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德育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了大容量、快速、便捷、高效、形象、生动、捕捉信息、存储资源等优势,是传统的德育手段不可比拟的。实践中,如何能将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到德育活动中,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最大的能动性,为开展未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形成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目前,从国外有关对于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有不少是为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儿童为主体”的思想,班杜拉等人“人与环境互动性”理论,柯尔伯特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研究,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发,提供了不少借鉴。从国内看,由李骏修主编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对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实践上提供了具体的措施。《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学校教育中,有一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德育工作的实践,但尚无课题专门系统地进行研究,怎样形成有效的、全面的、全新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德育工作系列新方法、新手段,从而更好地推广利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此,我校抓住时机,有必要探讨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且符合教育规律的新的德育手段,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城市中学特色的现状,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德育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新思路。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较全面、较系统的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使德育工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扎实、促使德育工作进入新的平台。

  2、通过本课题的开展,确保本校参研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状况良好,形成合法、负责、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校风和个人习惯;有效遏制本校学生访问不良网站、浏览不良信息、沉溺于网络游戏、迷恋网络聊天等不良现象;培养一批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利用网站宣传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周围的同学有良好带动作用的学生典型。

  3、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较完善且具有推广价值的相关理论和有实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工作的系列手段方法,指导同类学校更好开展德育工作。

  (三)研究内容、思路

  1、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即在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课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式)

  研究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有意识地渗透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图在信息技术课中做到“健康地学工具,学健康的工具”;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确定德育的结合点,并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全过程中渗透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教育,争取实现“在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德育升华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合法、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研究利用互联网、校内教育电视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途径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网站、学校教育电视台等方式,积极采用网络、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力争实现学生以互联网为园地“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相关道德问题;研究如何周期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与网络应用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或其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和鼓励对互联网的“有益应用”,抑制“不良欲望”。

  3、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德育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针对信息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帮助教师提高相关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题实践,培养一批对信息技术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理解到位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德育工作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专家指导组:

  2、课题领导小组:

  3、课题研究组:

  二、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1、工作目标:

  调查了解城市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成因,确定调查报告内容,确定研究过程并针对研究方向、内容作出合理细化的人员分工安排。

  (1)、拟定研究目标

  我校原申报方案中共有5个实验目标:

  1.研究城市初中适应信息时代的、全方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2.研究城市初中信息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制

  3. 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式

  4.研究利用互联网、校内教育电视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5.提高我校教师的意识和能力,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地应用信息技术

  根据以上目标我校确定研究题目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经过专家评审组的建议和学校课题组多次论证研究,本着能开展、能实验、能操作、能取得成效的实用原则,最后将其调整如下3项:

  1.  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2.研究利用互联网、校内教育电视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促进我校教师在信息时代下的思想德育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地应用信息技术

  调整后使我校课题题目为《城市中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这样的调整使研究目标变小、任务具体、操作性强、切合学校实际,为课题实验的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研究方案

  1. 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研究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有意识地渗透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图在信息技术课中做到“健康地学工具,学健康的工具”;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确定与德育的结合点,争取实现“在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德育升华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合法、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和习惯。

  2.研究利用互联网、校内教育电视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网站、学校教育电视台等方式,积极采用网络、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使学生以互联网为园地“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思想道德和法纪问题;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生动性、高效性,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

  3.促进我校教师在信息时代下的思想德育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地应用信息技术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针对信息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帮助教师提高相关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题实践,培养一批对信息技术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理解到位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3)、建立课题研究组

  我们在确立了《城市中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题目后,全校各相关部门(学校校长、副校长、技术处、政教处、教科室、各年级各学科骨干、优秀教师、相关后勤人员、试点班级等)一起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资料收集小组等。组织机构的建设,形成了有效、有力的研究体系,各部门分工协作,让课题研究开展得更加规范、细致、见效。

  (4)、课题开题论证

  学校开题论证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阐释了课题提出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策略,围绕着“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具体研究什么”、“怎样做这个课题”、等方面对自己的课题都进行了交流。

  在论证过程中,几个科研主任对每个课题方案都认真地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从选题的针对性,研究目标的清晰性、内容的实在性、实践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给大家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课题负责人在具体实施前进一步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4月---2009年6月)

  ①成立领导组织,理论指导小组,实践操作小组,做到责权明,各司其职。

  面对国家级课题,我们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立足重过程、重活动、重原始活动的积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保证每项实验有效开展和落实,扩大课题的研究面辐射面,我们针对课题研究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分组,具体分工如下:

  1.   研究课教学:

  a)   信息技术:熊山(组长)、吴再兴、龚石磊、王婧(资料收集)

  b)   学科渗透:林小勇(组长)、邓健(课题后期调进修校)、陶赟红、侯则芳、古犁、彭开华、胡园园、龙文超、麻莉(资料收集)

  要求:每期上三至五节研究课,课程教学过程录象、上交教案存档。

  2.   管理制度建设:杨俊(组长)、熊山、龙太根(资料收集)

  要求:每期完成各项课题相关制度的撰写和制订、德育成果的收集。

  3.   实验班班主任:全体班主任,德育处负责管理落实,常宝(资料收集)

  要求:每期组织本班开展一至二次主题班会活动。

  4.   电视台节目:麻莉(组长、资料收集)、冯洋

  要求:每周一个德育专题电视节目,形成序列化。

  5.   全校德育活动:邓健(资料收集)

  6.   网站:王敏(组长)、林晓勇、龚石磊、董丽华(资料收集)

  要求:各项活动校园网的发布,主题网站的建立和管理。本期

  7.   社区校联系:杨俊(组长)、龙太根(资料收集)

  8.   技术支持:技术处

  9.   常务工作、记录和联系:林小勇(技术处)、常宝(德育处)

  10. 课题组资料收集:林晓勇、麻莉

  要求:1、课题组各小组资料的汇总和整理。

  2、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学校资料审核和编辑。

  3、上传工作。

  11、文字:杨俊、熊山、龙文超、龙太根、邓健、邹翔、刘守明

  其中每组中的资料收集员是该项工作落实的重要一环。

  ②培训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信心,学习相关理论,掌握科研方法。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方案顺利实施。学校以卞三一校长、杨俊校长牵头,并精选了具有敬业精神、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科研意识浓的骨干教师为主研组成的课题组,相关领导和学科教师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每个子课题下成立了若干个二级研究组,使全校教师参加到课题研究之中,以此实现以课题立项感召人,以课题研究锻炼人、以课题成果展示推出人的科研兴师运作机制,同时,课题组下设课题研究办公室(设在技术处),由科研师培处负责管理考核、评价,实实在在地做到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相结合。

  ③完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我校利用各种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为课题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充分提供一个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平台,在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校内构建起了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网络。我校配备了网络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管理室、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教室、功能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等相关的设备设施,同时在各班配备电视、DVD、广播等设备。我校还通过规范的培训、考核流程,分批次培养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优秀教师,并以补助的形式配发笔记本电脑,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不断培训、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师。

  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开展德育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育人途径。

  1、我校校园电视台自99年建台以来,一直坚持每周一播(星期天晚上6:35-7:25),开办了校园新闻、每周一星、德育论坛、文体欣赏四个常规栏目,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已成为学校宣传阵地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学生中有着较大影响,结合课题开展,我们分别在教育电视台开展了如下活动,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庆国庆卡拉OK电视歌手大赛;

  2009级学生“知我实中,爱我实中”知识竞赛活动;

  法制教育讲座2期,邀请新华劳教所和校外德育校长来我校就青少年犯罪、毒品对学生的侵蚀等话题对学生进行知识讲座;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张思德》、《太行山上》;

  “一二。九”系列纪念活动,举行全校歌咏比赛;

  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电视节目展播活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向洪战辉同学学习”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节能周主题教育电视专题片宣传活动方案

  传唱新童谣主题活动定时播出推荐曲目

  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有关节目展播

  ……

  2、坚持引进优秀节目与自办主题节目相结合,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我校在市区上级单位的支持下,采购了大量的优秀影片软件,分别在校园电视台和学校服务器上为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激励永远----大型爱国主义教育电视系列片》(50张光盘)、《新时期学生安全预防与自护---趣味情景互动教学片》、《中华上下五千年---电视专题讲座》……课题组计划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来开展德育教育,安排我校优秀教师利用电视网络平台,采用讲坛形式来进行专题辅导,这些教师自己搜索视频、文字、自编自导完成了一个个优秀的视频,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萃主义的教育,如古犁老师的“ 12.9” 运动专题、侯泽芳老师的“学雷锋”专题、彭开华老师的教师节专题、范小红老师的“国庆专题”……我们打算在今后的时间,陆续将更多的自办专题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实中之声》校园广播站的有效宣传,我校有校园电视台小记者46名(每班一名),他们既是新闻的采写者,也是节目编导制作者,每周要求完成一个新闻稿在校园广播站播出,好的题材由2-3组成的小组进行深加工成为电视新闻专题,由校园电视台指导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成为一个个打动人心的好节目、好专题。

  1、   学校门户网站和校内资源服务器相结合,宣传课题教育学生。我校门户网站WWW.MYSYZX.NET于1998年开通,近十年的宣传已成为学校交流和展示的重要窗口,为保证课题渗透效果,我校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课题资源专栏,将课题资料在上面发布供教师学生、校外人员学习研讨,同时为了将更多的资源共享,我校将容量太大无法上传的视频、图片课例用FTP放到校内服务器上,利用学科教学、课堂整合、学生自学来进行德育教育。

  5、学校还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为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条件,周六、周日,学校网络教室对学生开放上网,将学生吸引到学校,抢占学生的教育时空,把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由老师进行有效管理,既避免了学生因去网吧而带来的负面不良影响,同时又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健康上网,不仅充实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还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兴趣,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6、依托网络,抢占了现代信息技术心育的新阵地。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掌握了运用网络实现网上辅导的技能,开展了网上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现实和网上生活的疑难问题,关注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网络的隐蔽性、互动性为心理辅导和咨询提供了天然的好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学校内部服务器里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专题,就“上网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如何预防和消除”、“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消除考试焦虑”、“灾后心理干预”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利用网络QQ开设心理论坛和网上心理咨询活动,创设了一个立体的、无需面对却可畅所欲言的空间,不仅为学生,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心理教育资助。同时在网上开展心理测试和训练,辅导学生鉴别常见的心理障碍,自我调节,消除困惑、焦虑等一般性的心理困惑。学校网上心理咨询QQ自开设以来,已接待的咨询者达300多人,先后不同程度地解决了100多个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体现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心理教育工作的生动性、交互性。

  7、地震后的课题研究:我校于 5月14日 建立了学校地震专题宣传学校抗震救灾事迹、鼓舞人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课题组集中力量编排一期反应学校抗震救灾、心理辅导的刊物,用于课题资料记忆和保存。

  通过多种媒体平台有效结合,我校已形成一个较完整序列的、管理规范的德育教育渠道。

  8、学科实验、德育渗透。

  我校以国家级课题的开展提高教师能力素质为契机,大力鼓励老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研讨活动,07年度我校启动教学用笔记本电脑进课堂活动,采用自己出一点、学校补一点,分年考核方案,激励老师购买笔记本电脑用于课堂教学中,共有23位老师在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其中有17位老师是课题组成员,他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历史学科 古犁 老师的《诸子百家》,在教学探讨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引发学生对百家论点在现实积极意义的探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彭开华 老师在进行秦汉科技文明一课讲授时,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邓剑 老师的《心理咨询如何交往》,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寓教于乐开展学生心理辅导……

  在做好学科渗透的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也运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①06秋网络调查: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安排,倡导积极向上的青少年网络文化,培养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增强青少年抵制不良网络的能力,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的方便快捷工具和平台。准确了解和掌握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本情况和网络中的现状,学校于9月至11月下旬组织学生参加由四川省团委组织的员青年大调查活动。②“从微机室开社会公德”大型活动:初一学生在学习了写字板、初二学习WPS、和WORD后,我校结合前段时间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机房管理存在漏洞,少部分学生不爱惜设备、没有良好的上机习惯、乱写乱划、乱扔乱放现象较突出的情况,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形式,最终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篇以 “从微机室看社会公德”为主题的公益短文,呼吁更多的学生合理使用微机、共同维护好机房的清洁整洁。题材和字数都不做限制,要求写的深刻,发自内心,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效果较好,近段时间上述不健康的学生行为明显减少。③本期对初三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参照INTEL未来教育的一些做法,将学生自行分组,自主分工,自主确定主题,安排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板报,学生由于集体荣誉的驱使,作品完成的较好,最后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成果,并将好的作品在学校展示,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得到一次深刻的网络道德教育。

  9、  内外结合,注重效果。

  学校虽然是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学校要以大德育观的工作思路,使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都能明确各自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各种力量齐心协力、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系统。在研究中,我们初步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使三者的教育在功能上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产生整体效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起了一个和谐的平台。

  实施德育,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打电话、家访,建立家长联系本等。由于我校部分学生来自外地,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不适用,在德育教育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了很大帮助。为了让家长直观感受到孩子的进步,我们给学生拍摄照片,摄录小片断,通过网络传送给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增强责任感,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在网站上,学校公布了校长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不足,这能够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又可以减少由于学生家长工作繁忙,无法与学校沟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家长的科学引导,提高了家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多次举办了“增强网络德育意识,关爱子女健康成长”的讲座,一方面向家长介绍了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呼吁家长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向家长宣讲了有关的网络知识,使家长懂网络知识,提高家长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改变了一些家长“谈网色变”的消极防范的做法,走出了家庭网络教育的误区,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出击,使正面的信息成为网络教育的主旋律,赢得家长对学校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活动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学校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顿,查封违规经营的不良网吧,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社区文化环境、社会风气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使学生有一个适宜成长的“土壤”和“空气”,促进了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

  10、    研培并举,提高水平。

  独立承担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对于我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进行研究工作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自己水平能力的差距,为更好完成科研课题,学校一方面请外面的专家来校指导培训,如请市电教馆 吴畏 老师、区教研室王超副主任来校指导;同时派出课题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如 熊山 老师两次参加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讨活动并做大会发言、 邓建 老师参加省课题培训会、 林晓勇 老师参加区课题研讨并代表学校发言……参加培训老师及时进行校内的二次培训,起到较好效果,课题老师在研究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这也是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参研教师最在意、最关心的落脚点。

  ⑤课题组成员深入一线,指导监督实验的操作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制定、完善城市中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下德育工作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

  (1)、整理实验材料,进行数据统计

  为了能更好实施科研项目,分析、总结出理论纲要,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使课题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普及力,能让其他学校借鉴使用。我校从课题实施初期就一直紧抓实际试验材料的收集、整理、提取工作。通过视频、照片、文字资料、网络讯息等多种途径,记录、收集了科研课题的一手资料,记录了科研开展以来的所有成果。

  (2)、对实验全面总结

  1、工作目标:总结研究工作、整理经验成果,规范研究资料、进行结题验收。

  2、主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A、成立结题领导小组、由卞三一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杨俊副校长、科研师培处(技术处)主任熊山、德育处、技术处、教科室、各年级相关教师专门从事结题工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多年来的研究精华,并设资料员、打字员多人,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学校在人力、财力上保证结题工作,以求圆满结束。

  B、分层总结。  —是以二级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分析得失、撰写研究文章和经验文章,上报一级子课题。二:是以子课题研究组为单位,汇总该课题五年研究情况,回顾研究历程,总结研究成果,发现研究问题,探索和推广运用方略,形成文字材料向总课题报告。总课题组对研究进行总结梳理。

  C、收集整理资料,课题组成员和专职资料员,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对—些原始资料进行归档。

  D、课题组邀请绵阳电视台,协同课题组制作专题节目——绵阳市实验中学关于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采访。

  E、课题组利实验中学电视台协同制作系列课题录像片,影片主要展示课题研究中的重大研究活动、会议。

  F、撰写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课题主研人员分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等。

  H、聘请省、市专家组对课题进行检测和进行现场结题。

  (3)、完成实验报告及各项成果

  加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以研促校、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努力,最终达到课题预期成果:德育工作绩效突出,学校德育工作创省、市先进单位,校风建设创省、市校风示范校、示范初中、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学校整体工作创巴蜀初中名校。社会评价高:广大市民、家长、对学校的校风、校貌、德育管理大加赞赏,满意率高,学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一流学校、领导心目中的窗口学校。

  (一)、理论成果

  本课题的理论成果主要有:(熊哥,内容要你加,我手头没有资料)

  (二)、技术成果

  本课题的技术成果主要有:

  (三)、理论及技术成果举要

  前述主要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大多物化为著作、论文、报告、视频等形式,其详细内容请见我们资料集(暂定名,主要是一些论文资料的归总),在此就重要代表性成果列表提要介绍。

  课题主要著作论文一览表

  课题相关重大活动一览表

  课题视频、图片资料一览表

  四、课题研究产生的主要效果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成果日益凸显

  1、在信息技术网络中开展的德育教育(以技术处为主)

  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校德育教育

  3、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二)、德育效果数据分析表(各种德育数据表格)

  (三)、课题开展中学生活动获奖统计

  (四)、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成果

  (五)、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报刊报道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下一篇:德育工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效性评价模式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