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需要“好情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Author

  [摘 要]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好情境”,这样可使课堂教学的导入自然流畅,学生的学习找到探究的乐趣。但“好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 导入 探究 应用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找到探究的乐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知识中去,也可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一句话,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浑然天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情境导入新课

  我认为:“好的开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成功的保证。”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新意、悬念重重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对这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在故事情境中导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生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应是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时,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以这样的故事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让数学知识在不经意间渗入他们的脑海,使其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在问题情境中导入新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把握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融入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遇到问题、探究问题。例如,在讲同类项概念时可预设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话说:“你是你,我是我,鸭子不跟鸡搭伙。”这就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找出6xy和-10xy的共同特征,就可轻松地说明什么是同类项。

  3.在悬念情境中导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思考问题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主动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1》时,我给出老板与销售经理的对话。老板:前段时间以40元进的服装销售的怎么样?经理:还不错,若以单价60元销售,7天可以销售300件;若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多售出20件。老板:那你得赶快制订一个销售方案,单价到底定为多少时这批货所获利润最多?经理:到底单价多少时利润最多呢?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跃跃欲试都想制订销售方案。此时,掌握新知识便成了学生自己的愿望。

  二、利用情境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中探究新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尽可能地创设有实践操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体会新知。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请学生在家把做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2.在交流情境中探究新知。事实说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具备“喜与人交流,好展现自我”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识时,问: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个角?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容易交流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进行。

  三、利用情境应用知识

  1.在游戏情境中应用知识。游戏是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与的,若在游戏中自然地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那是一举两得。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象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既轻松又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知识。

  2.在实践情境中应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用到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所教内容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应用知识。如教《统计初步》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我校要开田径运动会,为了选一名跳远运动员,陈老师要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一人参加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成绩如下:

  甲:6.7 6.8 6.6 6.8 6.6 6.5 6.9 7.0 6.7 6.4

  乙:6.9 6.5 6.7 6.8 6.7 6.6 6.8 6.6 6.7 6.7

  怎样比较两人的成绩高低?选谁参加比赛?陈老师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选出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是怎样计算的呢?这样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总之,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要自觉学习新课标理念的实质,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她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出版)

  2.《陶行知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7)

  (作者单位:福州市连江县头中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议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