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古诗词欣赏题应考方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古诗词赏析近年来成为各地语文试卷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如何搞好古诗词赏析的复习呢?

  一、掌握基本知识

  这里说的“基本知识”主要指与诗歌欣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意境、起承转合、对仗、押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其次,指作家的创作风格,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白的诗“豪迈奔放”。再次,指诗歌流派,如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

  二、明确欣赏内容

  要搞好古诗词赏析的复习,我们必须熟悉古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思路。

  1. 词句理解。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古诗词欣赏题选取的欣赏对象大多为课本上学过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应该不难拿到理想的分数。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分析,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典型考题:(2009年河南卷)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下阕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先要准确理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还应了解“遣冯唐”及“射天狼”两个典故的原意。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才能分析出词人用这两个典故所要表达的感情: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2. 意境描绘。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意境,诗歌欣赏的首要任务自然是理解诗人所创造的意境。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比如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我们首先要描绘出它的画面:诗人站在岸边,目送友人的船只渐渐远去,一直到天的尽头;眼前只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其次,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我们读一首诗,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典型考题:(2009年湖北恩施卷)请你将第一、二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提示: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3. 主旨把握。主旨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

  典型考题:(2009年湖南娄底卷)全诗(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一、二句的描写(“……润如酥”),三、四句的直抒胸臆(“最是……”、“绝胜……”),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 名句赏析。名句就是杜甫说的“佳句”、“秀句”。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阅读这些名句,对加强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都有重要意义。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关键要透彻分析该名句“名”在哪里,是思想深刻,还是感情浓郁,抑或写景生动?答题思路是:(1)再现诗句所描述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哲理。

  典型考题:(2009年四川资阳卷)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提示: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 技巧分析。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衬托、烘托、对比、铺垫、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等。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典型考题:(2009年四川成都卷)这首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提示:(1)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2)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3)运用了大量名词。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6. 品味炼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那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1)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考题:(2009年湖北黄石卷)人们普遍认为“横”字(“野渡无人舟自横”)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提示:“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山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种寂寞幽静,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7. 见解阐述。这属于开放性题目。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往往有不同的解读。见解阐述类考题,一般给出对诗作的两种不同理解,然后要求你说出自己的看法。解答见解阐述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肯定,或者否定,或者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如“我认为……是不对的”。其次,要条理清晰地表述理由。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里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可以各抒己见,但一定要言之有据。

  典型考题:(2009年福建龙岩卷)这(《江汉》)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①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上文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诗人自比,表现了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尾联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结尾两句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老马尚能识途,我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三、熟悉鉴赏步骤

  拿到一首诗,首先要反复诵读,大体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一般可按“写什么”、“怎么写”的思路来鉴赏。

  “写什么”就是理解作品的内容。它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分析内容时应重视对诗题的解读,因为诗歌题目往往告诉了我们诗歌的内容。

  落实“怎么写”,须研究诗歌的结构、诗中的典型细节、诗歌采用的艺术手法。再深入一步,还应探讨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有些古诗,我们只有联系写作背景才能正确解读它。诗歌的写作背景分为社会背景和个人境遇两个方面。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境遇,有助于准确解读作品。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知道了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后所写,便不难体会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洋溢的轻松愉快心情。

  四、了解诗人生活

  了解诗人生平及当时的社会习俗,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们应对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所了解。再如月亮,在古人心目中是美丽而神秘的,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月亮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去,它不过是个荒凉的星球而已。每当夜幕降临,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大街小巷万家灯火,月亮被人们淡忘了。如果不了解古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特感受,我们就不能很好地欣赏那些脍炙人口的咏月诗。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更应该了解其生平及创作风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