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高效课堂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彭文前先说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已成为当今的主流热词,高效课堂已成为有志者的奋斗目标。这是非常可喜的事!但是,何为高效课堂?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地,实在令人担心和遗憾。

  笔者认为:高效果课堂简而言之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真正地落到实处,学生真正地能够“自主”了,“合作”起来、“探究”起来。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难。为什么做起来很难呢?这与教师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都很有关系,还与听评课者的评价很有关系。高效课堂并不是以课堂上有多少学生发言,分了多少小组讨论,甚至响起了多少次掌声去评判的;它不排斥冷场、安静和空白。高效课堂并不能以有合格学历与否为衡量标准。高效课堂应该高效在突破教学难题上,启迪教学思路上,应该高效在解决问题的合理题量上,尤其以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为要。高效课堂不是要“好看”“好听”,而要以富有意义、值得学习,能够引发思考为评价标准。再坦然地说,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并不是用了电子备课就能高效,用了“班班通”就能高效。作为语文教学,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用多媒体,即使用之,也必须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用得恰到好处,而不能成为课堂主宰而多媒体化。10月14日至10月15日,县教研室到我校组织教研活动,指导教学工作,就所听的语文教师人平一节语文课的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就语文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学生发现的问题有哪些在你的课堂预设之外,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处理让学生满意、让自己满意吗等等。

  再说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1、素养是靠濡染的,不是靠技巧和靠训练得来的。何为语文素养呢?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关于“语文素养”,中国语文人黄厚江先生这样说:“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要系统全面地阐述,会很花时间。简单地说,语文素养除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看不清楚,说不清楚,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时候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兴趣,比如习惯,比如思维方式,比如情感世界,比如生活阅历等等,当然更多的是难以表达的东西。比如写作,要考写作知识,或者考所谓的写作能力,很多作家并不行,但他就是会写作,这说明他具有良好的写作素养……”

  2、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从该句的定语来看,这人文素养是专就语文教师而言的。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从事语文教学,哪怕是作家、诗人等,都与之无关。素养,笔者理解得很简单,即平素的修养或平素的行为习惯养成。但是,笔者说不清楚素养这东西,也难以道明语文素养怎样,因为从学习中知道,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作高考语文试卷分数不及格,能否就此说某著名教育家的语文素养不高,比高考生(高于及格分数者)的语文素养低呢?大概不能吧。照说,莫言的语文素养应该是很高的吧,他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且是我国第一个诺奖获得者,但如果和现在的高考考生考同一份语文试卷,也许逊色于高考语文状元好远的。

  3、人文素养。笔者以为,人文素养应该是个褒义词,指人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的综合修养。这样一来,人文就与思想品德联系上来了。文如其人不就蕴涵着这些内容吗?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而思品素养低,就不能合起来说“人文素养”。于是,这又与责任心有关,即一个人文化素养高,所从事的工作又是语文教学,又责任心很强等,那么他的课堂高效希望很大;仅仅文化素养高,而思品素养低(差),即责任心不强,那么课堂高效便不可能实现;若双差者,高效课堂就更没有希望了。由此看来,高效课堂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成正比的。

  设若所有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都很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

  笔者以为,还是应该在“务本”上下功夫。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古代孔子身体力行,在因材施教上做出了典范,一直流传和指引着后来者的秉承、效仿。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教学行为要求,不可改变,只能继承和发扬。2、以教材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对语文要有持久的爱,对课文要有深沉的爱。对语文要有持久的爱,表现在终身从事语文教学,就是退休以后仍然热爱读书和看报等。对课文要有深沉的爱。表现在对每一篇课文读了几遍,是否读熟了;对内容是否了然于心,对主题把握没有,读出了自己的心得没有,发现了课文的美点和瑕疵没有等等。3、以自己的写作实践为本。作为语文教师,自己是否在写下水作文。教师自己没有写下水作文的历练,虽然也能指导学生作文,但总还是欠了那么一点儿功夫。到底欠多少功夫呢?以前我说了个比喻,即经常有文学作品发表的教师,对待课文的感情几乎像经过十月怀胎而生产后的母亲对其婴儿一样的感情;一篇作品都没有发表过或者写过,对待课文的感情就像自己无怀孕能力而对待抱养之子的感情一样。后者与前者之不同,即为此所说的欠那么一点儿功夫。所以,为了课堂(作文)高效,身为语文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是很有必要的。自己经常发表文学作品,有写作的切身体会,对理解课文是相当地有用的。还是具体地来说吧。例如,莫怀戚的《散步》,选入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多少年来,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比比皆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本文时,照本宣科的相当多;值得敬仰的是余映潮先生读该文后,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即读出了该文十美。如果他来教学本文,其方法、过程、内容等就与众不同了,学生的受益自然也不一样;如果我来教学本文,也会与众不同,因为我也读出了自己的独有见解,我会在肯定该文优美之处的基础上来“唱反调”,指出其中的十疵,自然,学生也受益有别了。这里,我想讲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教学中可能有“无用功”,因为考试当中很少直接考到这样的知识,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却是相当有用的!也就是说,仅评一张试卷的考分来衡量师生的教学成绩是不够科学的。正因为这样,早有专家们呼吁: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尽管这是很难成为现实的一句话而已,但是却给非急功近利者以心灵上的安慰。

  要实现高效课堂,还应该注重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资源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思想和情感的积累等。要搞好这些积累,仅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应该注重课外的学习积累。语文教育行家郑远祥老师说,少做点练习册,多看点课外书。这说明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多看点课外书,是很值得提倡的。不仅如此,还要先生多读多背,即教师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形式之美后,还要让他们把其中的妙语佳句积累下来,转化为自己丰富的语言积淀。我国传统的语言积累方式值得我们继承。以茅盾、巴金为例,他们能成为一代文学大家,首先是在青少年时代奠定了语言积累的底子。茅盾在母亲的严密教育下,《红楼梦》背得滚瓜烂熟,年过八旬回忆起来,好不错乱。巴金则说:“我仍然德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老师。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进入21世纪的我们,回过头来看传统的“背书式语文教育”,会觉得太苦太累,太没有人性;但是,现在的学生不也同样很苦吗?每天不也在做着很多语文作业吗?学生右手中指的第二个节哪个不是凹陷下去的?但他们的苦,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了吗?没有!因此现在的“作业式语文教育”倒应该抛弃,而传统的“背书式语文教育”的精髓却值得我们好好继承。没有青少年时代积累语言的苦,哪有后来语言文字运用的甜?如果先甜,先松懈,先闲玩,那以后就不可能拥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就有吃不尽的苦头在等者自己。这就是人生所谓的“平衡定律”。我们需要的是先苦后甜,而不是先甜后苦。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现在,让学生多读多背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吧。

  要实现高效课堂,还必须反对“形式崇拜”。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流程设计中的“形式主义”,存在着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形式主义,存在着学习方式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存在着教学评价改革中的形式主义。为什么这样呢?或者说形成“形式崇拜”的原因有哪些呢?这大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理解肤浅,二是盲目跟风,三是急功近利,四是官僚作风。限于篇幅,这里就第四个方面来说一说: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追求所谓的政绩,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实事求是地指导工作,常常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某一做法,形成千校一模、万师一法的局面;或简单地提倡创新,造成教学模式盛行,老师无所适从的现象。这真令语文教学的忠诚者特别担忧啊!

  现在,高效课堂的口号提得比较响亮,而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却相当地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上坚决摈弃“形式崇拜”,理请辨证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正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科学把握文本内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学的整体设计,重视活动的有机安排,重视评价的具体描述,那么实现高效课堂还是很有希望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阅读导学需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    下一篇:课改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