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我国幼儿劳动教育浅析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作为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根本,教育更应与其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成龙成凤夙愿地驱动下,很多家长都日趋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往往忽视了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也证明了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它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幼教专家也认为,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由此可见,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儿初步知识教育阶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据调查,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幼儿基础教育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幼儿劳动教育,大多数幼儿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 首先、劳动意识薄弱;其次、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第三、个人行为习惯混乱;第四、情商意识薄弱等。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均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动手能力等教育。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加强幼儿劳动教育才能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为此,本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及幼儿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劳动教育课特整理提出以下观点。

  一 、劳动教育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前幼儿不仅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整体,是需要发展的人。对幼儿来说,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独立性、探索性。而人的主体性是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的活动无非是动手操作和与人的交往,劳动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两种活动的特征。如幼儿通过穿衣穿鞋、整理东西等劳动,满足了幼儿的自身需要,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外出参观、参加社会劳动等都能使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学习要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顺序。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智力和才能的发展,要有一个适合于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儿童天生就拥有一些本能的官能,初等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去和谐地发展和利用儿童的各种官能。教育过程中官能训练的价值大于知识传授价值,劳动教育也体现了这一原则,以活动操作为主,同时各年龄班实施不同的内容,逐渐增加集体劳动内容,扩大到社会上参与劳动。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幼儿容易受外界事物、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新异刺激的好奇,进而从行为上去探索、发现。劳动具有活动操作的特点,本身具有直接兴趣性,能给幼儿带来好奇和乐趣。如带孩子取观察周围的动植物、饲养如小鸡、小鸭、小兔等小动物等活动,强化了其行为,驱使其继续探索,刺激其兴趣,并使活动得以继续。

  4、全体性原则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于学前儿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各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才能保证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根据整体教育原理,对劳动教育的实施采用全体性原则,即老师、学校教职工、小朋友等都进行有关的劳动活动,还可以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中,由家长一起指导。此外还可以走出校门,上街宣传,参加居民家庭劳动及田野里的劳动等,使劳动教育形成一张大的教育网络,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

  二、劳动教育观念及内容

  1、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要真正使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成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内容选择上,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在组织形式上,将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经验。如将“劳动课程”的内容以单元形式编排,渗透于各领域中,结合故事、儿歌、古诗、歌曲等,向幼儿介绍了工人、农民、教师、科学家、医生等人们的劳动。从而引导幼儿对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的劳动,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家长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引导者之一,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真正的劳动教育往往并不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而是源于生活。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自身发展。倘若能使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则更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3、劳动环境创设合理,构建合理的劳动课程内容。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基础教育也逐步纳入教育改革的重点范畴,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逐步加大力度。物质环境作为一种显性的教育因素,具有广泛的探索、想象、创造和求异的空间,能激发幼儿不断与其相互作用,积极地动手动脑。因此,在物质环境的创设方面,一要注重幼儿园自身教育资源的最大功效的发挥。二是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合理性,要紧紧围绕幼儿的实际需要,学习兴趣和劳动目标三方面来投放游戏材料,使环境布置既儿童化又教育化。

  另外,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内容来体现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目标为依据。幼儿园的“劳动活动”是指通过让幼儿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形成劳动技能,具有教育性的一种活动。其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多形式开展的,归纳总结起来大致分四类:第一类是自我服务劳动——幼儿自己照料自己的劳动。如幼儿自已进餐、睡眠、盥洗、如厕、穿脱衣服等;第二类是服务于集体的劳动。最常见的是值日生劳动,如收拾整理玩具、扫地、修补图书等;第三类是种植、饲养劳动,增强幼儿情商意识——让幼儿亲自参加种植一些易于管理的农作物,如种植地瓜、花生、豆类等,以及照料适于幼儿饲养的小动物,如兔子、鸟类、鸡鸭、金鱼等,在实践中培养、增强其情商意识;第四类是手工劳动——幼儿运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劳动,强化其基本的动作协调能力。

  三、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日常生活方面:

  1.培养坐、站、行等正确姿势。

  2.能自觉大小便,不随地大小便,尽量不尿裤子。

  3.学习保持自身清洁,能在餐前、便后自觉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嘴,会用茶杯漱口。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保持桌面及地面及周围环境卫生。

  5.能按时入睡,保持安静,初步学习折叠小被子。

  6.不随地扔纸屑。

  7.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

  8.上下楼梯时,不推人,不拥挤,不往下跳。

  9.帮助了解有关火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在发生火灾时,知道如何躲避危险。

  10.引导认识身体的外部器官,知道其名称;引导幼儿乐于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态度。

  11.培养幼儿自觉收拾图书和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二)、体育锻炼方面:

  1.能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走和跑。

  2.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

  3.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大圆圈。

  4.能步行一公里,连续跑约半分钟。

  5.继续学习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增强双脚的协调能力。

  6.能在宽25厘米、高或斜高20厘米宽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7.能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

  8.能随意滚球、踢球、向上抛塑料球,初步学习拍球。

  9.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和老师一起收拾使用过的体育器械。

  10.通过玩沙、玩水、穿木珠、撕纸、拧瓶盖、捻纸、泥塑等活动,使两手互相配合,动作协调,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的协调能力的发展等。

  (三)、社会方面:

  1.学习使用基本礼貌用语,主动向老师、长辈等打招呼。

  2.引导主动与老师、父母及其他同伴交流,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 帮助他人。

  3.分清知道区分自己与同伴及其他人的物品,不随便翻弄或拿走不属于自  己的东西。

  4.鼓励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

  5.引导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6.懂得轻拿轻放玩具、用具,爱护物品等。

  (四)、语言方面:

  1.引导幼儿学会安静地与同伴一起听老师讲话。

  2.能听清楚老师的简单的指示,并照着去做。

  3.学习说普通话,会用普通话说出同伴的名字和日常用品的名称,并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4.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念儿歌,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学讲故事中某一简单的内容。

  5.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大胆参与故事等表演,愿意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想法。

  6.能初步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7.能初步看懂单页单幅儿童图画书中的主要内容。

  8.继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愿意用自创的文字表达对事物的感受等。

  (五)、科学方面: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产生观察、摆弄的兴趣。

  2.充分使用各种感官,看看、摸摸、听听、尝尝,感知经常接触接近的事物,丰富生活经验。

  3.观察幼儿园及周围环境中的几种花、草、树,说出名称并发现其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

  4.种植一些易活易长的植物,参加园地种植的简单劳动。

  5.认识常见的水果及其它部分食品,并知道其名称。

  6.观察几种小动物,了解其明显特征和主要动态,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

  7.说出常见生活用品的名称,能正确地使用并爱护它们等。

  总之,实践证明,基础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幼儿劳动教育不仅能为学生发展做出贡献,还能为教育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提供良好的基础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基础工作者,加强对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创建新型劳动课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县直幼儿园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    下一篇:学前班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