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品社课的实效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4-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即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认为提高小学品社课实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让学生自主准备,是提高品社课实效的前提条件。

  小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越深刻,越有助于道德行为的转化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品社课课前的准备活动,如对身边的人物、环境的调查与访问,对自己生活经历或经验的回忆,根据教学内容自觉主动地查找并整理资料等,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初步构建课堂学习必须的知识结构,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供条件。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发现自己课前预习探究的重要价值,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法遏止的学习动力,课堂才会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认识才会更为深刻。因此,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活经历、道德认知水平等,并以此作为预习探知的切入点及课堂教学的生发点。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伟大的母亲河》时,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解读,觉得引导学生了解母亲河、热爱母亲河是重点,理解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那么疏远。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感受到呢?通过我对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已有知识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黄河的有一定的认识,还有许多同学亲自到过黄河,到过黄河流域的古都——西安。于是布置学生做好以下准备;1、准备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和诗文;2、有相关照片的同学找找照片。3、上网搜集母亲河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课上首先通过高唱保卫黄河的歌曲,接着欣赏学生的照片和搜集的图片,然后交流讨论资料、讲述流传的动人故事。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学生已有经验一下子被激活了,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课堂真正焕发出了光彩。

  二、激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实效的不竭动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在导入时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愿望,可让学生仔课堂种主动起来、活跃起来,可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1、媒体激趣通过音乐、动画、录象等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如《宝岛台湾》一课,上课伊始,我把自己课前精心制作的歌名为《美丽的宝岛》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并配以歌词及宝岛的相关图片。这样,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使他们一下子猜出美丽的宝岛指的就是台湾,对台湾的美丽富饶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还激发了学生深入认识台湾美丽富饶的兴趣。

  2、语言激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对事例进行描述、渲染,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紧随教师的思维,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

  《远亲不如近邻》一课的导入,我用语言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一个寒冷的冬天,小明放学回家,却发现家门紧锁,妈妈不知到哪去了。小明没有钥匙,外面寒风刺骨,他可以到谁家待一会儿,等妈妈回来呢?“这一谈话情境的设置,立刻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很多共同的办法是到邻居家呆一会儿。既引出了课题,又自然把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并初步感知了邻里关系的重要。

  三、构建互动课堂,是提高实效的可靠保证。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访、调查、辩论、表演、辨析等,把主动权归还于学生,让学生自己调查、自己画、自己说、自己表现,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

  如在讨论 ”电脑的发展有利吗?“这个话题,学生们意见不一,在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大家就议论纷纷。于是,我索性让他们开展讨论,在此基础上开了个小小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大家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还用一些具体事例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听完大家的观点后,有些学生也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最后,全班达成了一个共识,电脑有着许多的好处。在遇到有不理解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字典,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为了与在远方的亲戚朋友沟通,那么不用怕,有电脑在,就有办法,我们把电脑打开,一切方法就摆在眼前了,可以上聊天、可以打文章等等。电脑虽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操控不得当,这对我们的人生以及学习都会有着很大的伤害。比如说,一个人天天玩网络游戏,整天沉迷于网络,不务正业,那么他的学习将会一滑再滑。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因沉迷游戏而使自己不能自拔,他们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反之,只有对电脑有着很好的操控,适当地玩会电脑,聊会儿天,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是没有伤害的。

  在学生参与活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使课堂中的学生有主人的感觉,更能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互动式教学中我们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教师学生相互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已见,放开了学生思维的翅膀,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

  四、课外实践,是品社课的的有效延伸。

  品社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学生认识社会只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品社课特点决定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是课堂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是完成品社课德育的重要形式。

  如《我和长辈之间》一单元,课后让学生调查了解父母的社会角色,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发出对父母由衷地敬仰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将来报效祖国、贡献社会的情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教育,职业有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要做家庭小主人,不仅要尊重和孝敬父母,还要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实践操作:为父母端茶倒水,在家里打扫卫生,洗洗衣祙等。又如了解社会主义的成就可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社会发生的变化,比起空泛的理论讲解要好的多。再如讲商业常识就让学生到商业场所注意观察商业买卖活动,然后参加小的商业买卖活动等等。

  总之,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品社课堂,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