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课前预习带我迈入高效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4-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高效课堂”这个新鲜名词唤醒了陈旧的教育模式,带领着新一代的教育人走向“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新天地,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出这样的能。”语文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创造高效课堂的起点。所以我们只有让预习高效起来,才能切实的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的“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及其倡导实施的“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落实课堂真正高效这一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作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一直备受语文老师推崇,被广泛使用。日常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景:“下午回去把这篇课文预习一下,明天要学习。”可结果呢,上课时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老师也就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也有疑惑,老师只说让预习,不说预习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怎样预习看一遍书吗;老师也从不检查,所有内容,课堂上老师都会讲一遍,有必要预习吗?在高效课堂模式中,预习展示作为一个独立的课堂环节出现在课堂基本环节中,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也充分显示了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成绩的重要作用。在此我想分享中高年级的课前预习之路。

  一、课堂预习要模式化预习模式是学生预习的“方向盘”。所以,学期初要根据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制定一定的预习模式。预习模式是操作性较强的常规性方式方法,比如:字词的预习;阅读课文的预习;理解、概括课文的预习;课后习题的预习;查阅课文相关资料、丰富课后资料袋的预习,等等。等到学习新课时,教师再根据具体课文增减相应的预习内容。这样,就避免了每次布置预习作业时师生不断重复的麻烦,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预习将会形成一种习惯。

  二、课堂预习方法要规范化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察必须认真。”所以,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预习方法,决定着预习和课堂的效果。下面以中、高年级为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1、读课文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接着初读课文(小声或默读),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再读课文(要求诵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味。对课文的阅读,要求学生“素读”,即先不查阅、不借鉴、更不依赖于任何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地预习,从而教会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素读,是研读的先声。相信没有“素读”中个体的真正独立,就没有后面探究环节中群体讨论的价值基础和思维的发展。

  2、搜集资料?、关于作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关于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3、理清文章脉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 ④、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合并法。如《桂林山水》。

  4、做好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5、做好读书笔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正是在质疑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课文中批注自己读书的感受或相关的疑问甚至是不同见解。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画出经过努力仍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并打上“?”;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思考并尝试解决课后练习题或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的来说,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有效的预习是课堂成功的开始,经过了有效地预习,学生带着自信、期待和激情投入语文课堂,那么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正是语文老师们的共同心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前预习恰似一盏明灯,照亮着我迈入高效课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精彩的课堂需要激情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语文课
推荐资讯